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香港科大與戈壁創投成立風投基金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新聞
合夥, 創業, 創新, 科技
香港科大與戈壁創投成立風投基金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與戈壁創投(戈壁)今日宣布成立一支全新戰略基金,重點培育由科大孵化的早期初創企業。「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Gobi-RIF)」旨在促進前沿學術研究產業化,加快大學科研成果推向全球市場,為全球提供變革性解決方案。作為「Redbird Innovation Fund (RIF)」框架下的第二支風險投資基金,Gobi-RIF基金將整合科大的世界級科研實力與創新生態系統,以及戈壁創投在亞洲首屈一指的創投經驗,並借助其遍布亞洲16個戰略據點的卓越網絡,加快四大重點領域科研成果的商業化進程,包括生物科技、工業4.0、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及金融科技。是次合作獲港投公司支持,是港投公司於2025年5月在其主辦的「國際耐心資本論壇」上公布的「耐心資本專項基金」項目之一。港投公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的耐心資本機構,肩負著雙重使命:在追求財務回報的同時,提升香港長遠的競爭力和經濟活力。Gobi-RIF基金已鎖定多家極具潛力的初創公司,均源自科大,其中包括割草機械人開發商來牟科技(Lymow),該企業在北美市場表現出色;專門研發模擬訊號集成芯片的無晶圓設計公司原子半導體(Atom Semiconductor);以及專注於先進人工智能氣象技術的空間級衛星解決方案提供商星睿雲智 (Stellerus Technology)。該基金由戈壁創投負責管理,將採取積極的投資策略,以提升香港在大灣區及更廣泛地區的創新影響力。
香港科大科學家揭示中國人群遺傳風險因子對阿爾茲海默症的關鍵影響
新聞
醫學研究, 研究及科技
香港科大科學家揭示中國人群遺傳風險因子對阿爾茲海默症的關鍵影響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最新研究顯示,一種名為TREM2 H157Y的遺傳變異會顯著增加中國人群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研究發現,此遺傳變異所帶來的致病風險,與目前已知最強的阿爾茲海默症遺傳風險因子APOE-ε4相近,能使病情迅速惡化和帶來更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病變。這項研究是該領域首個針對中國人群多發的阿爾茲海默症遺傳風險因子TREM2 H157Y遺傳變異所進行深入的家族臨床個案研究。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 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對疾病監測和病人照顧影響深遠。主要研究結果包括:TREM2 H157Y 遺傳變異與阿爾茲海默症風險增加相關。大約每 200 名中國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就有一人攜帶 TREM2 H157Y 遺傳變異。攜帶TREM2 H157Y遺傳變異患者的臨床病情惡化更迅速。攜帶TREM2 H157Y遺傳變異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出現更嚴重的病理影響。TREM2 H157Y遺傳變異攜帶者的血液蛋白生物標誌物的變化揭示了特定的潛在生物學機制,凸顯其在監測疾病進程及制定個人化疾病管理策略方面的應用潛力。
香港科大舉行升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六周年
新聞
香港科大舉行升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六周年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早於校園內舉行升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六周年。承蒙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條法部主任周倩參贊蒞臨擔任主禮嘉賓,科大副監督陳祖澤博士、顧問委員會主席廖長城博士及校長葉玉如教授,聯同科大校董會成員、顧問委員會委員、大學管理層、教職員、學生、校友及其家屬逾400人親臨現場參與慶祝典禮,另有逾萬人次在網上觀看直播。參與典禮的嘉賓和科大成員共同見證國旗、區旗及校旗於火鳥日晷雕塑前冉冉升起,祝願祖國國運昌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繁榮穩定。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表示:「七十六年風雨兼程,科技強國建設始終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核心動力。在國家創新科技不斷取得突破的征程中,科大有幸參與其中,並得到國家的無比信任和支持。身為全球五十強大學之一,科大師生將齊心協力,憑着堅定的決心、無比的勇氣和毅力,以卓越教研支持香港特區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建設,並為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貢獻力量。」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載,發展一日千里,尤其在科技領域取得多項重大突破。科大將充分利用香港特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進一步發揮科大的強項以回應國家需要,全力推動創新教學、卓越研究及具影響力的知識轉移,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的科研任務,把握國家『十五五』規劃的發展機遇,為香港特區及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能。」培養堅毅精神  厚植家國情懷升旗儀式由科大學生和畢業生組成的科大國旗護衛隊負責,整個過程莊嚴而隆重,隊員充分展現出嚴謹而專業的態度。
「科大 - 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5」香港賽區圓滿結束
新聞
創業, 青年創業, 國際
「科大 - 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5」香港賽區圓滿結束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信和集團聯合主辦的「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5」香港區決賽今日在科大清水灣校園圓滿舉行。賽事踏入第十五周年,今次比賽共吸引來自全球的348支隊伍參加,競逐獎項並交流創新理念,為可持續未來開發實用解決方案。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憑藉其研發的飛廉星座計劃,榮獲最高榮譽 - 白金獎。頒獎典禮由信和集團副行政總裁黃永龍先生,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及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主禮。入圍團隊向業界夥伴、投資者及學術領袖等一眾嘉賓展示創新項目。在「香港科技大學組」中,專注透過人工智能(AI)研發氣象科技的公司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病理大模型驅動的AI智能診療平台SmartPath、研發AI自動化牙科牙齒矯正及治療方案設計系統的Lulusmiles分別奪得白金獎、金獎及銀獎。而「國際學生組」的Envirovex(英國)、MaternaSense(美國)、BACKEER(哈薩克斯坦)分別奪得白金獎、金獎及銀獎。「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獎」繼續作為比賽的亮點之一,分別由 LoonGaN Technology Co Limited、Regenerative System及 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獲得。可持續發展、醫療健康與女性賦權是本屆大賽的焦點議題,參賽隊伍善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開發出多種創新診療工具、女性健康技術及環境解決方案等,展現科技在醫療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無限潛力。
Prof. George Smoot
新聞
In Memory of Prof. George Smoot(只供英文版本)
We are deeply saddened by the passing of Prof. George Smoot, IAS Professor-at-Large and Professor Emeritus of Physics, who left us at his home in Paris on September 24, 2025. Prof. Smoot was not only an exceptional educator and researcher but also a mentor and friend to many. His absence is felt profoundly by all who had the privilege to know him, learn from him, and collaborate with him.
香港科大團隊開發嶄新膜蛋白提取方法  拓寬生物學研究範圍
新聞
研究, 創新
香港科大團隊開發嶄新膜蛋白提取方法 拓寬生物學研究範圍
膜蛋白在許多生物過程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同時也是重要的藥物靶點。過去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依賴去垢劑從細胞膜中提取膜蛋白以進行結構研究。儘管這些既有方法顯著推動了人們對膜蛋白結構的理解,但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去垢劑篩選過程消耗資源以及缺乏天然膜脂環境,這可能阻礙了對脂質介導膜蛋白調控機制的深入研究。為此,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生命科學部黨尚宇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就開發了一種基於囊泡的新方法,能夠保留天然脂質環境,促進後續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經過四年的系統研究,黨教授團隊的新方法避免了使用去垢劑進行純化,而是直接從細胞膜中生成含有目標蛋白的囊泡,供後續的冷凍電鏡成像和結構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用於囊泡樣品的製備、純化和質量控制,使這種方法可適用於多種膜系統。為了應對由天然膜結構引起的強背景信號和干擾,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電鏡圖片的分選方法,並結合人工智慧模型,專門分離高質量的膜蛋白粒子。研究團隊成功將這種方法應用於多個膜蛋白系統,解析了在大腸桿菌細胞膜中過度表達的AcrB蛋白3.9 Å分辨率結構,以及在豬心線粒體內膜中解析的天然呼吸鏈複合物III的3.0 Å分辨率的結構。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博士候選人劉航表示:「憑藉黨教授的跨領域研究策略,團隊成功建立了一個涵蓋樣品製備和數據處理的綜合系統,用於膜蛋白的原位結構研究,並解決了不少以往未能克服的挑戰。」與傳統基於去垢劑的方法相比,這種新方法不僅成本更低、操作更簡單,使用也更便捷,最重要的突破是它保留了天然膜環境和關鍵脂質分子,最大限度地維持了膜蛋白的天然構象。這種新方法也表現出良好的通用性,可以適用於不同物種和細胞膜結構的各種膜蛋白,有望顯著減輕研究人員的工作量,降低膜蛋白結構解析的難度,並拓寬冷凍電鏡結構生物學的研究範圍。
香港科大、教育局和空間應用中心舉辦「香港中學生空間站科普載荷和科學實驗方案設計比賽」頒獎典禮
新聞
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 研究及科技, 比賽
香港科大、教育局和空間應用中心舉辦「香港中學生空間站科普載荷和科學實驗方案設計比賽」頒獎典禮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教育局和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空間應用中心)聯合主辦香港中學生空間站科普載荷和科學實驗方案設計比賽,並於昨日在科大舉辦頒獎典禮,表揚表現優秀的參賽學生隊伍,肯定他們在航天科學探究方面的努力和學習成果。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博士致辭時表示,為響應國家「科教興國」戰略,教育局大力於中小學推動創科教育。今學年新開設小學科學科,以及已公布的更新初中科學課程,達至「九年一貫」的科學基礎教育。課程融入航天與創科元素,有助學生了解國家最新創科發展,增強科學素養,培養家國情懷。施俊輝博士讚賞參賽同學成功展現學校及比賽培訓課堂學到的數理科技知識和創新思維的結合,設計了極具創意的太空實驗方案。他指出,當中四個特別金獎方案正由專家團隊提供專業指導進行優化,有機會獲推薦至二○二六年的國家航天任務——「空間站香港科普衛星」任務,由載荷專家於空間站操作。他感謝校長、老師和家長的悉心指導及內地各院校和機構對比賽的支持,並勉勵同學們保持對科學的熱忱,未來為祖國創科及航天事業作出貢獻。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副總師鍾紅恩博士致辭時指出,航天科普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激發青年對科學的熱情、培養家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期望透過是次科普活動點燃香港年輕一代探索宇宙的夢想。他在活動上發表有關我國航天事業最新進展及空間科學研究重要意義的主題演講,令在場師生受益匪淺。
香港科大生物工程學家吳若昊教授獲選為2025年施密特科學多元學者
新聞
獎項及排名
香港科大生物工程學家吳若昊教授獲選為2025年施密特科學多元學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生命科學部與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副教授吳若昊,獲選為「2025年施密特科學多元學者」(2025 Schmidt Polymath),該國際獎項旨在表揚於跨學科研究中展現變革性創新的學者。今年,共有八位來自全球頂尖大學的科學家及工程學家獲此殊榮。「施密特科學多元學者計劃」由2024年創立的非牟利組織施密特科學(Schmidt Sciences)主辦,旨在為全球傑出學者提供先進技術與研究資源,以推動跨領域知識的發展與技術突破。獲獎的學者未來五年將獲得高達250萬美元的資助,用於推動突破傳統界限,兼具前瞻性和影響力的研究。經過嚴格的全球遴選,吳教授成功脫穎而出。作為生物工程學家,她的研究為生物學與工程學的跨領域研究帶來重要突破。此次獲獎將為吳教授持續推進其創新研究提供支持,助力開發完全人源化、具備功能性的體外腦類器官,最終目標是實現治療性移植的臨床應用。自2015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學以來,吳教授在單細胞基因組學、計算生物學及微流控技術領域分別作出了重要貢獻。吳教授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為她贏得多項國際殊榮,包括2017年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亞太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18年當選世界經濟論壇青年科學家,以及2024年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