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與土木工程拓展署簽署科研合作備忘錄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土木工程拓展署今日(二月二十八日)簽署合作備忘錄,訂立雙方在可持續基建發展和土地開拓方面的科研合作框架。
合作備忘錄由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及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方學誠先生簽署,並由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及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先生見證簽署儀式。
合作備忘錄三月一日生效,為期兩年,科研範圍涵蓋可持續基建發展及土地開拓工程中採用的嶄新建築物料、創新的山泥傾瀉緩減策略、數位化、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工程技術及可持續方案。
方學誠先生在簽署儀式上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一直透過應用創新科技,協助部門推展各項工程項目。憑藉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建築工程的經驗和科大頂尖的科研團隊,雙方合作可促進可持續基建發展及土地開拓的科研,有助業界進一步提升生產力、工程質量和工地安全。
鄭光廷教授表示,科大的跨學科研究專長涵蓋人工智能、物聯網、數字孿生、材料科學及土木工程等方面,將與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實踐經驗、工作數據和場景應用產生協同作用,以創造既創新又實用的解決方案。
土木工程拓展署一直與各院校及建築業界緊密合作,研發各種智能及創新科技並應用於工務工程。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多項工程項目應用科研成果,有效解決工程項目的痛點,例如優化泥石屏障設計以防治山泥傾瀉,以及倡導循環再造拆建物料。

新聞
科大與英美頂尖醫學院合作 推動籌建香港第三間醫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倫敦帝國學院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支持籌辦香港第三間醫學院,前者為科大醫學院計劃提供顧問上的支援,後者則與大學展開合作,推動醫學教育和臨床培訓方面的發展。
政府早前提出建立第三間醫學院的願景,以培養更多醫生以滿足本地需求,並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科大認為新一代醫生必須具備在本地環境中服務和領導的能力,亦應懂得善用全球醫療科研領域的前沿技術。
為此,科大與全球院校建立合作關係,並與包括北京、上海、華中以及大灣區的頂尖內地醫學院和醫院,構建強大合作夥伴網絡,務求建設一所符合最高國際標準的新醫學院,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加盟。
倫敦帝國學院醫學院一直位居世界前十名*,於英國及新加坡亦有成功籌建醫學院的經驗。憑藉其在醫學教育方面的豐富經驗,倫敦帝國學院醫學院目前正向科大提供專業意見,協助制定第三間醫學院的發展藍圖,以及草擬一個全面的規劃方案,涵蓋基礎設施需求、課程開發以及人才招聘等多個領域。
而作為美國一級醫學研究機構**的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院,則將與科大在師生交流、研究及國際協作方面展開合作。根據科大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最近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後者可為科大學生提供臨床課程和實習機會,並為駐院醫生和及專科醫生提供培訓課程。
科大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亦可共建研究團隊或研究中心,以促進醫學教育、臨床治療技術和基礎醫學研究等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及應用,並會探討與國際組織在醫學教研方面的合作機會。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衷心感謝兩所卓越醫學院的鼎力支持,她表示:「倫敦帝國學院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在醫學教育和研究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一直備受推崇。透過和他們以及中國內地一流醫學機構的緊密合作,以及科大校董會顧問小組、籌備委員會、與醫學教育工作小組中多名本地與國際專家成員的鼎力協助,各方優勢互補,定能令科大在籌辦新醫學院上作出周詳而全面的計劃。我們將與各位夥伴攜手培育具備臨床能力且精通科技的新一代醫生,以應對不斷變化的醫療需求,貢獻香港未來醫學教育和醫療發展。」

新聞
港科大積極拓展大灣區醫學教育網路 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及廣州醫科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近日分別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一院)、南方醫科大學(南醫大)及廣州醫科大學(廣醫)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攜手在臨床教育、人才培養、醫學研究及創新成果轉化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為提升醫學教育及醫療服務注入新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約8,600萬人口,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持續攀升,同時區內豐富的臨床醫療資源為醫學教育與臨床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港科大一向重視並積極拓展在大灣區的合作和發展,過去在廣州、深圳、佛山等地建設了科研基地,並於2022年在廣州南沙成立了港科大(廣州)。是次與三所機構的合作計劃乃港科大積極籌辦醫學院的重要舉措之一。透過大灣區的資源與平台,港科大將充分發揮其在科研、教育及創新領域的優勢,與合作夥伴攜手培養引領未來醫學發展的複合型醫學人才,助力香港乃至大灣區建設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在全球醫學健康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是次合作旨在進一步拓展香港與內地在臨床教育和醫學研究領域的合作機制。根據合作協議,中山一院、南醫大及廣醫未來將選派臨床教授及相關專家,定期赴港科大授課,並為學生在大灣區提供多元化的臨床實習機會。 同時,港科大還計劃與三所合作夥伴結合前沿技術、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經驗,共同開展臨床教育研究,探索創新教學方法,進一步完善醫學教育體系,促進醫學教育的持續進步。
在醫學研究領域,港科大將結合自身在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數據科學、工程學及基礎科學等領域的優勢,與中山一院、南醫大及廣醫的臨床醫學成就,探討建立聯合科研團隊或研究中心,推進跨學科合作與創新,推動前沿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臨床應用,提升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醫療技術水準。 此外,港科大亦計劃與三所機構定期合辦國際學術論壇和研討會,分享最新醫學研究進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知識共用,打造全球化的醫學創新平臺。
港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港科大非常榮幸能與中山一院、南醫大及廣醫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這是港科大與大灣區頂尖醫學機構展開長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我們期望結合港科大在雄厚的科研實力與三所合作夥伴在臨床醫學領域的優勢,培育新一代的高質素醫學專業人才,促進前沿科研成果更快地轉化為臨床應用,為推動兩地醫療創新發展作出貢獻。」

新聞
港科大與廣州市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與廣州市人民政府繼合作籌建港科大(廣州)後,今天再度簽署一份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產學研發展、生命科學及醫療創新、創科人才培訓等三大範疇展開深入協作,標誌雙方的合作關係更上一層樓。雙方將建立長效交流機制,共同推動可持續經濟、新型工業化及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簽約儀式於廣州舉行,出席嘉賓包括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志洋,市領導邊立明、江智濤,港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校長葉玉如教授,港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廣州市政府秘書長洪謙、教育局局長陳爽、科技局局長謝明、南沙區區長吳揚,及港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等。
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表示,港科大與廣州的合作淵源深厚、成果豐碩。希望雙方以此次協定簽署為新起點,加强全方位、深層次戰略合作,推動港科大(廣州)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高水準大學,以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在科研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領域取得更多標誌性成果,攜手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準人才高地作出更大貢獻。
見證簽署儀式的沈向洋教授表示:「廣州是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發展蓬勃,文化底蘊深厚。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我們非常高興能夠發揮所長,助力廣州市人民政府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為國家貢獻力量。我期待港科大與廣州市人民政府可通力合作,共同推動研究、教育和創新領域的進步,為穗港兩地民眾帶來裨益。」
身兼港科大(廣州)理事會理事長的葉玉如教授則指出:「多年來,港科大與廣州市人民政府一直合作無間,是次簽署協議乃繼成功合作籌建港科大(廣州)後又一嶄新里程。協議中提及的三大領域,包括產學研協作、生物醫藥及人才培育,均與港科大的策略發展息息相關,在廣州市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我深信雙方將可攜手推進更多創新方案,共同為國家作出貢獻。」
根據協議,雙方將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及平等自主的原則,展開全方位及深層次的戰略合作,具體內容包括:1) 促進科技創新及知識轉移,推進產學研發展;2) 加強生命科學及醫療等領域合作,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整體水平;及 3) 開展人才培養,推進人才互融互動 。
新聞
科大與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負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的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今日派出代表團到訪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大學管理層及教研人員會面,雙方並簽署一項合作框架協議,規劃五大合作領域,包括成立聯合實驗室、推動科研協作、共享科研設施及系統、促進人才培育及國際合作等,冀結合兩者的優勢及資源,攜手發展航天工程的研究及科技,為國家航天發展作出貢獻。
根據協議,雙方將探討建設聯合實驗室,實現雙方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的有效協同,並利用中國載人空間站等大型科學設施進行科研,冀望未來共同建設國家級實驗室,提升雙方在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影響力。此外,兩者亦將積極合作申請國內、區域及國際性的科研項目,並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專題講座及教學研討會等,為全球專家學者建構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的學術交流平台。兩者亦會推進師生互訪交流,共同培育有志發展航天科技事業的人才。
協議由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副主任王珂及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簽署。代表團成員亦藉此行深入了解科大多個航天工程研究項目,探討合作方向。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強表示:「我們非常重視與香港科技大學的合作。科大在諸多領域有著深厚的科研積澱和創新活力,尤其是在太空材料、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優勢與我們中心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此次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是雙方攜手共進的重要契機。我們相信,通過聯合實驗室的建設,能夠整合雙方資源,突破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在科研協作方面,共同利用載人空間站等設施開展前沿研究,必將産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有力推動我國航天工程技術的發展。」
鄭光廷教授衷心感謝中心對科大的信任及支持,他指:「航空航天工程學是科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我們一直積極推動香港特區的航天科技發展。是次能與中心進一步深化關係,共同推動科研協作、人才培育及國際合作交流等領域,我們感到非常榮幸。通過滙聚雙方的科研實力,我們期望能促進太空科學與人工智能的跨學科融合,開拓創新研究,打造國際領先的航天科技平台,為全球航天事業的未來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2024

新聞
八所政府資助大學合辦「香港夥伴週」 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繼去年取得豐碩成果後,由香港八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教資會)資助大學合辦的「香港夥伴週」,今年聯合邀得58所海外合作大學的代表參與,藉此推廣「留學香港」品牌,並促進本地大學與海外大學的聯繫。
八所本地大學代表包括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嶺南大學(嶺大)、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教育大學(教大)、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及香港大學(港大)。活動旨在積極響應政府打造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願景,成功邀請58所海外大學成為合作夥伴,較去年38所大幅增加。這些多元化的國際夥伴來自不同國家,涵蓋澳洲、奧地利、加拿大、捷克、法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俄羅斯、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及美國。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長鄧特抗教授,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夥伴參與計劃。他特別提到香港具備獨特的優勢和機遇,並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及學生設施,能吸引國際交流生。鄧教授表示:「我們在促進國際合作及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的共同願景,讓大家匯聚於此。除了優質教育外,香港亦提供各種機遇,讓學生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儕建立友誼,開拓視野,體驗多元且豐富的文化。」
「香港夥伴週」於12月8至14日舉行,邀得多名行業領袖擔任主講嘉賓,分享對香港最新發展的真知灼見。滙豐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董事總經理王澤博女士率先介紹香港的發展及作為大灣區一部分的策略定位。其後,滙豐亞太區人力資源香港區主管鄭文婷女士,深入探討國際學生在香港發展事業的機遇,以及分享對未來技能需求的展望。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副主席兼M+博物館主席陳智思先生則分享香港在藝術與文化領域的發展前景。
各大學的管理層及教職員陪同海外大學夥伴代表參觀校園設施,包括:

新聞
知識無邊界:大學領袖締造全球互聯新世代
全球正面臨氣候變化、疫情危機、地緣政治緊張,以及人工智能革命衍生的各種挑戰,大學作為知識與創新的殿堂,肩負起前所未有的重任。大學領袖明白沒有單一機構或學科能獨力解決這些難題,因此必須匯聚全球專業知識及資源,合力為人類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平等和璀璨的未來。
2024年12月2及3日,由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主辦、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及九間本地大學支持的「大學校長高峰論壇2024」在香港舉行,體現大學之間的合作精神。今次論壇邀來全球逾50所知名大學的校長和領袖,提供對話交流平台,互相分享睿見,締結合作夥伴,共同為解決全球挑戰出謀獻策。
論壇期間舉行了多場會議,深入探討大學在促進知識全球化上擔當的重要角色。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主持首場會議,題為「知識全球化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此環節更包括五位嘉賓講者:浙江大學校長杜江峰教授、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校長普拉德普‧科斯拉教授(Pradeep K. KHOSLA)、曼徹斯特大學前校長南希‧羅斯韋爾女爵士教授(Nancy ROTHWELL)、阿聯酋大學副校長艾哈邁德‧阿爾雷西教授(Ahmed Ali ALRAEESI)及東京大學副校長及全球教育中心主任矢口𧙗人教授。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左一)主持首場會議,與來自中國內地、美國、英國、阿聯酋及日本知名大學的領袖討論教育理念及知識全球化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