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聞
科學, 研究, 健康, 環境
香港科技大學與捷和實業有限公司成立聯合實驗室 致力研究創新環境健康技術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捷和實業有限公司(捷和)今天正式成立香港科技大學 ─ 捷和實業有限公司創新環境健康技術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在未來五年將獲得捷和捐贈資金,致力研發尖端的環境健康技術,以改善環境質素,並促進個人及社區的健康和生活水平。 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旨在為創新環境健康技術的研究提供一個平台,將概念性的想法和實驗室研究成果轉化成實體產品,解決社區急切的需要,並創建巨大的社會及商業價值。聯合實驗室不但在研究方面追求卓越,同時積極參與科技轉化、產品概念化、擴大規模及生產、品質保證及用戶體驗等範疇。聯合實驗室亦為科大的研究生及本科生提供難能可貴的實習機會,包括實驗室研究、產品開發及新產品實地測試,以拓展他們的就業前景和創業技能。 開幕典禮於香港科技大學鍾士元校董會議事廳舉行,出席嘉賓包括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博士, JP、科大署理校長史維教授、科大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葉玉如教授、科大工學院副院長(研究及研究生教務)楊經倫教授、捷和實業行政總裁鄭兆權先生、捷和實業總法律顧問陳鄭兆齡女士及捷和實業董事鄭兆能先生。在開幕典禮中,葉玉如教授和鄭兆權先生簽署了聯合實驗室之合作協議,隨後更舉行了牌匾揭幕儀式。 史維教授衷心感謝鄭兆權先生,他說:「鄭先生是科大多年來的朋友,一向熱心支持香港的教育事業,培育年輕人。聯合實驗室標誌著雙方合作推動研究和創新的一大進展;它將融合捷和的豐厚業界經驗及科大的研究專長,研發更多提升個人和環境健康的革命性產品,進一步擴展雙方在世界的影響力。」 鄭兆權先生表示:「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跟科大合作,但我們對是次的合作成果尤其感到自豪。感謝楊教授,他的創新發明讓捷和實業製造出家喻戶曉的產品,同時亦扭轉了人們不期望香港擁有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科技研究的偏見。」
新聞
教育, 教與學, 研究, 科技
科大與Minerva Project合作 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Minerva Project (Minerva)今日宣佈,將合作推出嶄新科大-Minerva學人計劃,以科技及創新課程豐富科大學生的學習體驗,亦讓Minerva的學生得以參與科大的學習與研究。 自2018年秋季學期起,合資格及被錄取的科大生將可於其學位課程的首兩年,攻讀科大課程之餘,同時選修四個Minerva基礎課程。而於Minerva Schools at KGI修讀最後第四年課程的學生,亦可選擇部分時間到科大上課,於科大前沿的實驗室中,與科大教授一同參與並親身體驗研究工作,但學員須同時完成其Minerva畢業年的課程以及相關專題項目(Capstone work)。 Minerva教學法中的重要一環為主動學習平台(Active Learning Forum),此創新技術平台提供實時的小型互動研討會。而Minerva的四個基礎課程,則集中訓練學生不同的能力,包括批判力、創意思維,溝通力與互動技巧,這些訓練旨在增強同學於社會上成功所需要的能力。透過獨特的教學模式: 即結合Minerva的基礎課程,以及科大一直提倡的主動學習教學方法,讓同學的競爭力得以提升。 四個基礎課程將由科大教員教授,在類似視像會議的環境中,透過討論、辯論、分組、模擬、意見收集及團隊報告,大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促進主動學習。由平台收集到的實時數據,不但能讓教授確保所有同學生都參與其中,對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更可搜集同學對課堂的意見。 Minerva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賓•尼爾森表示:「Minerva與科大的合作,為我們達成『為世界培育批判智慧』這使命,邁出令人振奮的一步。獲得科大這領先國際的學府採納我們的主動學習教學法、跨學科而有組織的課程設計,以及卓越的課堂研討技術,令教育的成效不再限於Minerva Schools at KGI的同學。而令我感到特別自豪的是,我們的第一個合作夥伴是香港科技大學,它不僅是亞洲科技領域的翹楚,更是一所領先國際的學府。」
新聞
3D打印, 國際化及環球伙伴, 學生比賽
Bringing 3D Printing to Business
The technology of 3D printing is at the tipping point to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moder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s well as end-user products. 2018 Wint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 Management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was held at Bayreuth of Germany from 3 to 12 January for 48 students from 4 universities from 4 continents to learn about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3D printing.
新聞
教與學, 教育
科大北大攜手推動京港大學聯盟正式成立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及北京大學(北大)牽頭,多所香港與北京大學共同發起的京港大學聯盟,今日正式成立。聯盟將推動京港兩地的大學建立更緊密的合作與交流聯繫。 京港大學聯盟成立儀式今天於科大舉行,並邀請了國家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譚鐵牛院士、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劉宇輝博士,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先生出任主禮嘉賓。多名政府官員與聯盟發起大學的代表亦有出席。 譚鐵牛院士致辭時表示,對京港大學聯盟這個高層次合作平台的正式落實感到欣喜,並相信聯盟可以為服務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倡議作出更多貢獻。 楊潤雄先生表示,教育局一直十分支持本港大學與內地及海外大學加強合作,而香港的高教界於各方面均表現卓越,在多個領域享譽國際,期望透過『京港大學聯盟』的成立,本港的大學可以憑藉與內地頂尖高校的合作再創高峰。 作為北京的牽頭院校代表,北大副校長田剛教授感謝各方的努力,讓聯盟得以成立﹕「借助聯盟這一高水準的交流平台,各高校成員將著力加強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提升兩地高等教育水準,為國家的改革發展,為全球高等教育創新進步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香港院校的牽頭代表,科大署理校長史維教授則表示﹕「聯盟的建立鼓勵並促進兩地院校互相交流學習,除了讓我們能更緊貼國家最新的發展及策略,亦能促進我們北京的夥伴對香港院校的國際化背景加深了解。透過合作,兩地大學將把握地區與國際間的嶄新機遇,共同推展我們在教育、研究及知識轉移方面的發展。」 聯盟的成立源於去年由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組織,本港大學校董會及校長代表前往北京的訪問團,與國家教育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及北京院校代表交流後所達成的共識。與會者認為,有關合作不但可以促進兩個地區在創新及科技上的合作,亦可推動院校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透過資源共享為聯盟的成員帶來協同效應,例如聯盟院校之間可共享圖書館資源及研究設施等。 聯盟亦將自今年起,參與一年一度的京港洽談會,在京港會期間舉辦京港大學校長論壇等活動,將這個原為促進京港經貿合作的重要平台,拓展至涵蓋兩地高教界的高層次交流活動。

2017

新聞
研究, 人工智能, 電腦視覺
香港科技大學與矌視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 建立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聯合實驗室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和矌視科技(Face++)昨日簽署合作備忘錄,聯手成立「矌視-科大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聯合實驗室」,通過人工智能和電腦視覺技術,改善人類生活服務體驗,並發展圖像識別和理解等研究,拓闊知識領域,標誌著矌視和科大合作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深度學習及電腦視覺科技的先行者,矌視科技擁有世界領先的硬件技術及智能算法,包括「刷臉支付」及「城市天眼」等由它們自行研發、獲國內廣泛使用的技術。而科大的電腦視覺研究不但備受國際認可,其境物識別技術更屬世界領先,加上機械人及自動化系統乃科大五大策略發展範疇之一,能與矌視的人臉識別技術優勢互補,創出更新穎的應用層面。 備忘錄由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及曠視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印奇簽署。陳校長說:「作為研究型大學,科大致力發展尖端科研以迎接不同的機遇。矌視是人工智能和電腦視覺行業的領跑者,是次合作將結合雙方的優勢,讓科大前沿的科研成果與業界的經驗結合,為相關領域的發展創製出更好的產品與技術。」 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表示:「從偏學術研究型團隊到現在的商業化市場化公司,這其中必然有所取捨,我一直堅持在技術信仰和價值服務中尋求平衡。正因為曠視在不斷深挖行業,我們越能體會到科學底蘊和技術基礎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今年設立了學術委員會,邀請姚期智、鄭南寧等院士作為曠視的顧問,同時我們也希望和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代表的國際一流學府建立聯合實驗室,以和學界走得更近、保證產學研的前沿性。今天來到科大倍感親切,我想今天是一個非常好開始,我們將以此為起點,相信未來會有非常多科技合作。」 聯合實驗室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權龍教授領導,研究範疇包括人工智能、電腦視覺、三維重建、圖像分析、識別與理解等。實驗室匯聚雙方的科研人才,給合學界與業界的優勢,共同開發更智能的視覺應用。是次合作亦涵蓋孵化創業項目及人才培訓方面,將為科大同學帶來更多實習與就業機會。 權教授指﹕「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聯合實驗室,將科大多年來世界一流的計算機視覺研究成果,以及由科大孵化的視覺三維重建 Altizure, 通過Face++ 這樣強大的人工智能商業平臺,共同打造城市大腦,以走在人工智能服務於現代城市的世界最前沿。」
新聞
商業, 國際, 研究生
香港科技大學聯同耶魯管理學院和巴黎HEC商學院 合辦雙碩士學位課程 培育環球商界領袖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科大商學院)與全球兩間頂尖學府聯合推出雙碩士學位課程(簡稱M2M課程),為有志發展國際事業的年青人建立環球視野和跨國網絡。 科大商學院參與由全球五間著名學院首次共同策劃的M2M課程合作計劃。科大商學院率先與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Yale SOM)和法國巴黎HEC商學院(HEC Paris)合作,推出三款組合的雙碩士學位: HKUST-Yale國際管理雙碩士學位 HEC-HKUST國際管理雙碩士學位 HKUST-Yale環球運營管理雙碩士學位 三款組合的雙碩士學位課程均為期兩年,讓學員可在兩地不同院校修讀,畢業後除獲頒兩院的雙碩士學位和成為兩間學院的校友外,更受惠於兩校就業支援服務和擴闊國際網絡的機會。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教授表示:「為配合全球化經濟所帶來的人才需求,我們致力與全球頂尖學府攜手合作,冀為學員提供多元化的國際學習體驗、擴闊視野,亦為他們未來晉身環球商界作好準備。」
新聞
個人化的跨學科主修, 學生交流, 香港以外
IIM Student at Harvard University Exploring History of the Earth and Astronomy
Yash AGRAWAL, a Year 3 student of Individualized Interdisciplinary Major Program (IIM), attended Harvard University as a Visit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 last term to explore history of the Earth and astronomy.
新聞
人工智能, 國際
香港科技大學加入Partnership on AI 帶領探討因人工智能衍生的道德問題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最近加入了國際性非牟利合作組織 — Partnership on AI to Benefit People and Society (PAI) — 推動人工智能在亞洲區的發展之餘,亦確保其引申的道德、安全、保安、私隱、透明度以及公平性問題得到重視。 由包括亞馬遜、谷歌、臉書與微軟等科技公司巨頭所創立,PAI近日邀請科大以及其他國際知名學術機構如牛津大學網路研究院,和普林斯頓大學資訊科技政策中心等出任為其成員,科大是首個加入PAI的亞洲機構。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歡迎加入這個新同盟,他表示:「人工智能正推進我們於健康及均衡生活、交通與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但亦同時帶來有關安全、可信性、公平性及透明度等迫切隱憂。我很高興科大能在這個關鍵時刻,與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領袖一同努力,就解決這些問題一同出謀獻策。」 為了把構想付諸行動,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教授兼人工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領域方面的專家馮雁,代表科大出席PAI於10月23日及24日在柏林所舉辦,為期兩天的論壇,與全球專家就人工智能對安全及保安、勞工,以及有關科技對社會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交流。 作為PAI唯一的華裔成員,馮教授在會議中提出建立一個亞洲分會,以促進人工智能的道德發展。 隨著人口老化和技術的迅速演化,亞洲 — 尤其是中國、南韓和日本,已成為人工智能創新的主要動力之一,當中中國所擁有的龐大用戶群以及包括由科大訓練出來的大量工程人才,更令它迅速冒升為人工智能的超級大國。馮教授在論壇上提出,人工智能現有的道德標準,必須轉化為對不同國家的文化及歷史背景具敏感度的應用指引,以促進全球人工智能社區的道德發展。 PAI為不同組織提供一個開放及兼容的平台,以開發人工智能、分享最佳案例、提高公眾對人工智能的了解,並促進人工智能方面的創新發展。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