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聞
工程學, 土木及環境工程, 工程學教育創新, 本科生, 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 交通, 基建發展及規劃
Building the Future: Civil Engineering and the Advent of Smart Cities(只供英文版本)
The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has predicted that by 2050, over 68%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will reside in cities. This massive projected urban population (6.5+ billion) will no doubt put a great deal of strain on infrastructure, resources and the world’s ecosystems, but, from an engineering standpoint, such large-scale urbanization also presents tremendous opportunities for technological, human as well as other socie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新聞
科大獲三千萬基金資助 開發人工智能英語評估及學習系統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2025學習聯盟開幕典禮中宣布推出全港首創的大型教育科技項目,致力革新香港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模式。該項目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逾三千萬資助,為期三年,科大將開發人工智能英語評估及學習系統,並免費向全港中學生開放使用。 這項計劃由科大語文教育中心、跨學科學院,以及香港教育科技業界翹楚Trumptech共同發起,旨在透過科技實現兩大目標:幫助不同背景和能力的中學生學習英語,促進教育公平;同時讓每所參與學校的學生,都可獲得專業英語學習資源,以推動教育平等。 項目團隊將結合人工智能和虛擬實境等科技,融合環球英語教育課程,設計一套名為「全球英語人工智能輔助虛擬實境學習系統」(Global Englishes AI-assisted Virtual Reality Learning System, GAVIS) 的系統,為學生帶來嶄新的學習體驗。該課程專為中學生設計,讓學生能更靈活地在不同場合和面對不同對象時學習和運用英語。系統亦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根據學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英語表現,提供水平評估及具針對性的建議。此外,系統使用虛擬實境技術將學生置身於真實場景中,讓他們能通過實踐體驗式學習,增進對英語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科大跨學科學院院長屈華民教授表示:「科大首創的創新自主學習系統,為中學生提供英語培訓,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限制。人工智能將評估學生在特定情景下的英語表現,提供個人化的回饋,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進度逐步提升英語交流能力。我們採用的虛擬實境增強學習方法,讓學生仿佛置身於真實場景中,透過體驗式學習提升他們在公開演講中的自信心。通過與語言教育專家攜手合作並善用科技的力量,我們期望這一嶄新方法能裝備學生所需的英語交流能力,讓他們能夠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 科大語文教育中心主任Melinda WHONG教授表示:「這項嶄新的學習方式致力於提升學習者的英語能力,透過充分運用新科技,提供個人化的回饋,改善學習成效,並聚焦於現代社會和貼近真實生活的語言情景。我們期望這個項目能為社會帶來裨益,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最佳機會提升英語溝通能力,在當今互聯互通的世界中脫穎而出。」

2024

新聞
獎項, 教與學, 人工智能, 獎項及排名
科大推動創新教學及AI教育 榮獲三項國際教育獎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教育創新中心近日榮獲三項國際教育殊榮,充分展現科大在開創AI教育方面的領先地位。獲獎的兩個課程均由中心團隊開拓,積極將人工智能(AI)融入於教學當中,透過嶄新教學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之餘,亦促進自主學習。 其中一個獲嘉許的科大教學團隊,於被譽為教育界「奧斯卡」的2024 年「QS 全球教學創新大獎(QS Reimagine Education Awards)」中,在「混合及在場式學習( Blended and Presence Learning)」組別獲得銀獎。QS 全球教學創新大獎旨在表彰創新兼能提升學習成效的教學方法,今年一共接獲逾1,300份參賽提名,為歷屆最高。同一團隊亦在2024年「亞洲數位學習論壇」中獲優異教學組別金獎。此外,另一團隊則在2024年「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優秀課程獎」中脫穎而出,該比賽旨在表揚傑出的線上課程及創新的STEM教學教案,而科大是本港唯一一所於該比賽獲獎的大學。 兩項獲表彰的課程分別是「高等教育教學導論」及「 AI 智能與社會:道德、認知與批判」。前者由科大教育創新中心專業發展主管朱子碧博士領導,利用 AI聊天機器人及遊戲化教學模式啟發研究生思考創新教學方法,以培育新一代具前瞻性的教學人員。後者由科大教育創新中心主任Sean MCMINN博士和科大商學院客座副教授崔俊洛教授共同設計及指導,透過AI工具即時在課堂上評核學生作業及其回應,並引導學生反思評核結果,掌握AI工具的優勢及潛在風險,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辯能力及分析性思維,推動自主學習。 Sean MCMINN博士表示:「作為創新教育的先驅,科大一直致力提倡創新思維,善用先進的教育科技及創新教學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促進教學相長。是次教育創新中心團隊主導的課程榮獲國際認可,充分肯定了中心為擁抱AI世代的準備工作,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懈,引領教育創新,以啟發新一代。」
新聞
工程學,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積體電路系統, 本科生
Pioneering the Future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只供英文版本)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CE) drives computation, energ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that are at the core of a vibrant, interconnected global economy. It is the innovation engine behind 5/6G wireless networks, robotics, Internet of Things (IoT), micro-displays for augmented/virtual reality, power systems for electric vehicles and data center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unning on integrated circuits fabricated on semiconductor chips, all of which have fundamentally impacted our society. By constantly adapting to an ever-changing world,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s turn challenges into possibilities.
Stories
研究, 教與學, 跨學科, 人文社科
無言之音:從認知科學「聆聽」思維深處
大家日常與同事、朋友、家人甚或陌生人對話時,會否覺得難以看透對方心思?對認知科學家而言,即使對方自身也不為意的舉動,也可以提供蛛絲馬跡,用以解讀其思想和行為——蕭惠文教授正是研究這種「讀心術」的科學家。她最近通過香港科技大學(科大)「30周年策略招聘計劃」,加入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蕭教授對解讀心理充滿熱誠,她解釋道:「認知科學是跨領域的學科,融合人工智能、神經科學、心理學及語言學等專業範疇,讓我們可從多角度去深入解讀人們的思維。」   一個計算機科學家邂逅心理學 認知科學可透過電腦運算方式,解讀複雜的人類思維。蕭教授運用計算機科學與心理學的跨領域專業知識,開創以隱馬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s)分析人們的眼睛移動軌跡。她運用此統計學方法,量化個人的眼動模式,並找出各人差異,是運用眼球追蹤數據研究認知的先驅。 她指出:「眼球追蹤數據可揭示人類思維的奧秘。舉例說,我們可以藉此分析學生的閱讀模式,協助老師評估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發展歷程。」 蕭教授踏上跨學科旅程至今逾二十載,仍然深深陶醉於人工智能的變革力量。在加拿大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期間,她偶然讀到一篇關於人工智能如何模仿人類處理英文句子的文章。她憶述:「我一向喜歡以人為本的課題,而人工智能與人類認知的互動更激發了我對心理學的熱誠。」 之後,蕭教授懷着這股學習衝勁負笈英國,在愛丁堡大學取得信息學博士學位,並將人工智能的專業知識應用到數據分析和認知科學上,為日後的眼球追蹤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新聞
工程學, 化學生物工程, 工程學教育創新, 環境工程學: 環境可持續性, 能源, 人工智能, 本科生
Discovering My Passion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只供英文版本)
Hey there! I’m excited to share my journey with you. Growing up as a beach lover, I spent countless summer days swimming, yachting, and surfing. I loved the beach, but I always hated accidentally gulping down salty water! I wondered why seawater was salty and if it could be made tasty to drink. Little did I know, this curiosity would spark my passion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dicated to enhancing equity in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Prof. Jian Sisi believes such equity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access to essential areas such as healthcare, educa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Stories
工程學, 土木及環境工程, 女性工程學, 交通
Moving People Forward Through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只供英文版本)
Becoming a leading-edge early career faculty member in smart mobility has proved transformative professionally and personally for Prof. JIAN Sisi, a journey she is now encouraging others to try.
Stories
教育, 學生發展
身體力行,寓教於樂
「快樂的課堂造就快樂的學生」,可說是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工程教育助理教授梁煒霆的座右銘。梁教授是三屆卓越核心課程教學獎的得主,他深信教學具有改變人生的力量,因此積極鼓勵學生投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