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6

新聞
調查, 統計
Library Services Quality Survey 2015 (LibQUAL+®)
From November 2nd to December 7th, 2015, the Library conducted a Services Quality Survey.         3,518 current students, faculty, and staff responded (~20% response rate).     The Library achieved 7.01 for Perceived level of service, its highest ever (compared to 2011 and 2007).     The Survey was a joint project of 6 libraries at UGC-funded institutions (JULAC libraries), using LibQUAL+?, a survey instrument develop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widely adopted by libraries worldwide.     Respondents? comments also provide useful feedback to us for making sustainable changes and developing services to meet users? needs. Of the 1,483 comments received, over 25% were solely positive, and many more combined suggestions with appreciation.  
新聞
教育, 本科生
提前體驗科研滋味
香港科技大學「本科生研究計劃」(UROP)提供機會讓本科生在國際知名的教授帶領下參與科研,充分展現大學對學術研究和教育創新的熱誠。 UROP為一項前瞻性的教育方法,計劃不但能夠為香港提前培育科技研究人才,亦有助科大生增進嶄新知識和擴闊視野,例如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在國際會議匯報研究結果,以及親身到全球頂尖研究機構進行交流學習。 計劃於2005年推出以來,已推動逾2,500名學生開拓他們感興趣的領域,增進知識。2015-16學年共有379名學生及142名教授參與計劃,研究項目達292個。完成計劃的學生均可角逐年度UROP獎項。 本年度的UROP獎項冠軍由計算機科學系二年級學生Sepanta Zeighami奪得,他是科大唯一一名在讀的伊朗籍本科生,得獎的研究項目為「降低數據庫的『平均後悔比率』」。有關研究建議系統可首先對網頁使用者搜尋所得的資料進行篩選,從而為他們提供少量有「代表性」的建議,藉此提高對搜尋結果的滿意程度。Sepanta表示參加計劃讓他獲益良多:「研究獲獎給予我很大的鼓舞,對我日後申請攻讀哲學博士學位亦有助益。」 亞軍得主科技及管理學雙學位課程四年級學生陳若然指出:「就讀本科時參與科研,讓我能更早認清研究方向和焦點。」他的研究項目為「運用『資料可視化』解釋財經新聞中的社會及經濟關係」,先收集大量財經新聞數據進行分析,然後將數據透過可視化(visualization)的形式表達,能反映金融市場的見解,有助讀者了解數據背後的意義。陳若然曾在2016國際大數據和智能計算會議上發表有關研究。
新聞
資訊素養, 學生發展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Hong Ko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set of skill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hat allows people to recognize when they want or need information, and then to search, locate, evaluate, manage, and use what they find effectively and ethically. It is tightly bound up with exercising ?the mind?s power to inquire freely.?   At the Library, we strive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se abilities. Part of these efforts lie in measuring how our students are doing; developing librarian?s abilities to do so; as well as joining with librarians across Hong Kong to help Hong Kong?s university students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  
新聞
在校, 學生創新, 合夥, 可持續性
Apply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a more Sustainable Campus
In the "Psychology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course, students from a variety of backgrounds worked in groups to address real-world sustainability issues on campus.
新聞
教育, 跨學科
生物科技及商業
香港科技大學將於2016至2017學術年度開辦一個嶄新的跨學科課程 -  生物科技及商學理學士,課程設計正好體現科技產業與商業之間的重要聯繫。 新課程由科大理學院和商學院合辦,為全港首個結合高端生物科技知識與商業理論的學士課程。這個跨學科課程涵蓋數量相等的理學和商學課目,培養學生同時掌握基本技術知識(生命科學、生物科技)和營商技巧(會計、經濟、營運管理和其他範疇),建立穩固的學術基礎。 生物科技及商學理學士課程主任王殷厚教授指出:「生物科技行業近年在香港及大中華地區的發展急速,市場對兼具生物科技知識及商業專長的人才需求殷切。這個嶄新的跨學科課程將成為解決區內專業人才不足的方案之一。」 此外,另一課程主任黃健輝教授表示有關課程的特點是讓學生有機會涉獵多元領域,培育他們成為兼備生物科技知識及商業專長的人才,對畢業生日後求職或創業提供有利條件。 該四年制課程亦致力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擴闊環球視野,有助他們掌握生物科技最新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2015

新聞
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 大數據
大數據時代
收集大數據及數據挖掘技術為近年熱門的研究領域,不少跨國企業,如英特爾(Intel)、谷歌(Google)及阿里巴巴等,每年均投放大量資源,挖掘和分析大數據,從而調整經營策略。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主任、新明工程學教授楊強教授一直致力研究大數據及其實際應用。楊教授於2012年獲華為邀請參與創辦從事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研究的諾亞方舟實驗室,其後於2013年返回科大繼續埋首科研。他指出,應用和分析大數據有助不同機構作出更有效決策,在不同範疇,如教育、醫療、政策制定上都能有所應用,涉及範圍十分廣闊。 「各行各業其實都可以把大數據付諸應用,在今時今日,我們不應該只把大數據當是一門資訊科技的專修科。不同學科的學生也可從學習大數據中獲得益處,為他們日後在不同領域帶頭領導做好準備。」楊教授說。 大數據中蘊藏大量未曾應用的資料,若企業和機構能從中找出新的商業模式,付諸實行時往往能震撼整個業界。楊教授認為在中國金融業就是一個好例子: 新晉企業帶來的思維和競爭帶動了整個業界的改革。「中國政府讓互聯網企業如阿里巴巴及騰訊等開設網上付費平台的決定,衝擊了不少傳統金融機構。」楊教授說。「面對挑戰,傳統機構不得不從其他互聯網企業引入新思維,而這些新思維日後就改變了整個行業的習慣。這是競爭帶來的好處。」 本港的專上教育界也不乏應用大數據的例子。科技大學提供的大規模線上課程(MOOC)收集大量數據,校方在分析數據後會作出各種調整,使課程內容更貼合學生需要; 科大電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現正計劃於2016-17的學年推出大數據副修課程供全校學生選讀。離大數據教育於本港大專院校普及之時已不遠了。
新聞
教育, 工程學
香港科技大學與滑鐵盧大學合辦工學博士雙學位課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滑鐵盧大學推出工學博士雙學位課程,讓獲選的學生可同時獲得兩所大學授予博士學位。滑鐵盧大學是加拿大的優秀學府,在科技創新範疇尤為出色。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與滑鐵盧大學校長Feridun Hamdullahpur教授於10月7日在滑鐵盧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意開辦工學博士雙學位課程。這項合作將於明年展開,兩所分別領先亞洲及北美洲的大學將建立強大的學術聯繫。 Hamdullahpur教授表示:「這項合作結合兩校的創新思維去培育年輕學者,為來自兩校頂尖工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建立基礎,推動學術及研究合作,我們對此感到驕傲。」 陳繁昌教授指出:「科大是全球躍升得最快的大學之一,而滑鐵盧大學工學院在北美洲首屈一指,在不少範疇更領先全球。這個合辦的博士雙學位課程旨在讓學生能在兩所排名甚高的工學院中學習,亦能接觸兩所學府的獨特文化及創業環境,讓學生有所禆益。」 這課程會於2016年1月展開,博士研究生將於兩所院校學習相約的時間,分別接受兩校工學博士導師的指導。 滑鐵盧大學工學院院長Pearl Sullivan教授表示:「滑鐵盧工學院為博士研究生未來的研究及事業發展作好準備。世界領先的研究型機構及實驗室期望博士畢業生接觸不同文化,並能夠靈活適應各實驗室的環境,以及將研究成果加以應用,造福社會。滑鐵盧工學院博士教育課程重視加強實際的應用技巧,以擴展畢業生的就業發展空間。」 修讀課程的學生需要達到兩所院校的課程要求,並要完成一份博士論文及一次論文答辯。順利完成課程的學生將獲兩校分別授予博士學位。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www.ust.hk)是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其科學、工程、商業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臻達世界一流水平。科大的教研成就獲國際充分肯定,又積極促進跨學科研究,提供全人教育,培育有創業精神、創新思維的優秀人才,以配合知識型社會發展。科大積極與全球及中國內地作緊密聯繫,建立網絡;並致力發展成全球的知識樞紐,推動創新研究。科大的研究於教資會「2014研究評審工作」獲得最多「世界領先」評級,並於2014年度的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排名第16位,位列大中華院校之首。
新聞
教育, 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
科大開辦網上「全端網站開發」課程 加強職業相關教育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將於9月15日,在全球最大的網上開放式教育平台Coursera,開辦一系列由科大資深學者執教的「全端網站開發」專項課程,任何有興趣人士均可到此平台報讀。 (https://www.coursera.org/specializations/full-stack-mobile-app-development?utm_medium=listingPage) 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的梅伯樂教授及David Rossiter教授授課的「全端網站開發」專項課程,能讓學生學習先進科技及網頁編寫技能,並透過全面的專題項目實踐所學。專項課程涵蓋以Javascript為本的「前端」(Front-end)及「伺服器端」(Server-side)科技,當中包括NodeJS及AngularJS等業內廣為熟悉的的程式編寫平台。 梅伯樂教授介紹時指出,以流動裝置作為上網的平台是近年趨勢,因此課程會針對教授有關知識:「是次課程會涵蓋兩個發展迅速的流動裝置應用程式編寫平台:Cordova及Ionic,為學生投身這個熱門行業作充足的裝備。」 科大首席副校長資深顧問(創新教學與在線學習)龐鼎全教授指:「透過提供大規模網上學習(MOOCs)及混合式課程,科大已成為亞洲地區發展網上教學的領先學府。全球只有兩所大學能獲選在Coursera平台開辦此專項課程,我們很高興科大能夠成為其中之一。」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認為,今次能成為提供專項課程的院校之一,充分肯定了科大在創新電子教學的成效:「科大是發展大規模網上學習的先驅,於2012年成為亞洲首批加入Coursera等兩大主要網上學習平台的院校,大學一直致力推動這種創新教學模式並揉合傳統教學,務求以嶄新的網上學習,讓全球更多年輕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