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5

新聞
科大新課程結合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 為柬埔寨貧困地區改善藥物運送及醫療紀錄系統
香港科技大學致力培育學生以創新思維解決問題、並且對社會有承擔,跨學科課程事務處的生物醫學工程學部最近推出新課程,讓學生將想像力轉化成創意方案,解決世界發展中地區的醫療衛生問題。
由科大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學系兼生物醫學工程學部周迎教授領導的「視野無界」課程,讓同學透過與志願組織溝通,了解當地最迫切的醫療衛生問題,設計可行解決方案,並付諸實行。大學教授職員來自不同專業的顧問,向同學提供寶貴意見,為計劃開拓更多可能。
「視野無界」與來自紐西蘭的非牟利組織One-2-One合作,揀選出兩個同學方案,為在當地貧民窟服務的流動醫療隊解決因缺乏工具和系統以及惡劣天氣而引起的種種問題。其中流動醫療箱的方案,有助改善醫療隊於運送和儲存藥物的困難; 而電子醫療紀錄系統則減省醫護人員於落後地區運送沉重文書紀錄的麻煩,其指模掃瞄功能更能辨識沒有身份證明文件的病人,提高病人認證的準確度。系統搜集得來的數據,能夠改善當地醫療質素。
周教授希望課程以簡單的科技帶來重大的改變,她表示﹕「我們教導學生於設計方案時以受助者的需要為中心,並充分發揮每位隊員所長,製作能切實改善生活質素的產品。這不單是一個學習設計的課程,亦非單純的社會服務計劃,而是結合兩者。我們以創新服務社會。」
兩學生隊伍本年六月將產品運送到柬埔寨,其中流動醫療箱設計輕便、實用、組件易於替換,可充當一個獨立的小型流動藥房。醫療箱雖以普通物料造成,設計簡單,但有效協助當地醫療隊省卻每次抵達醫療站需重新整理藥物的麻煩。
另一組同學設計的電子醫療系統,同樣大獲好評,系統安裝於募捐得來的手提電腦上,不但將文字檔案電子化,亦能整理藥物庫存紀錄。學生、教授及職員於柬埔寨逗留九日期間,幫助當地醫護人員適應新系統運作,並設立連結,以便日後遙距跟進操作上的技術問題。
「視野無界」正積極籌備拓展計劃規模,現正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商討開展新方案。
2014

新聞
跨越地域及文化界限
國際化及多元文化是大勢所趨,獨立及多角度思考至為重要。劉天霖(Vanessa)及鄧傳毅(Matthew)最近有機會到美國眾議院議員辦公室實習,擴闊他們的國際視野。
在科大的支持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與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建立協議,兩位環球中國研究學系的同學自今年一月起,分別於芝加哥民主黨議員Bobby Rush及阿拉斯加共和黨議員Don Young的辦公室擔任實習生。
除了應付辦公室日常的行政事務,Vanessa及Matthew於擔任實習生期間,獲得了難能可貴的經驗。Vanessa拜訪了逾30個州份的辦公室,對各地不同的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邊廂,Matthew增進了不少有關美國現時政治議題的知識,那些議題在香港並不常見,透過進行背景資料蒐集,他能夠從非公民身分去了解及分析當地時事。
適應當地文化和語言往往是連繫不同文化的橋樑,Vanessa及Matthew於日常生活中放開懷抱,適應新環境,從而克服這個挑戰。他們不僅取得寶貴的工作經驗,更就他們的工作稱職獲得嘉許。最重要的是,他們學習到以多角度思考模式去分析全球時事。
踏入第三年,環球中國研究學系將繼續透過其課程及專題項目,為同學提供更多全球學習機會及全方位教育,務求提升他們對中國及全球的認知。

新聞
MOOC打破學習疆界
科大生命科學部教授周敬流指,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正為教育開拓新領域,課程開放給全球報讀,並將學生之間的關係重新定位。科大正是其中一間參與MOOC發展的亞洲機構。周教授說︰「以往大學生只會在小組報告時與身邊同學討論。現在我看見高中生、畢業生、考古學者與家庭主婦一起討論食譜。」
周教授是MOOC<<烹飪的科學>>其中一位教師。課程透過Coursera這個國際平台作全球招生。Coursera與超過一百間頂尖大學及機構合作,提供免費的網上課程。周教授的課程於去年首次推出時,已吸引超過八萬三千人報讀,學生來自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有見及此,課程於今年三月再次推出,這次就讀科大的學生更有機會取得學分。
帶領學界發展
MOOC被視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這類課程已吸引全球數千萬人就讀,令更多人能接觸大學課程,實踐終身學習。這些課程大多是由國際知名的大學所提供。在線學習工作小組主席及首席副校長資深顧問(創新教學與網上學習)龐鼎全教授指MOOC與傳統遙距學習有明顯分別。他留意到遙距學習的學生須付款以使用教學錄影片段或功課,但大部分MOOC則完全免費。而且MOOC平台可以一次過吸引全球各地數以千計的人報讀同一個課程。更重要的是,MOOC的教學經驗可應用至科大課程,令學生有所得益。
科大是第一間加入Coursera的亞洲大學。至今,大學已將四個課程放上Coursera平台,內容包括中國社會的科學與科技、新中國的新史學以及「烹飪的科學」,總報讀人數超過十四萬。大學亦加入了另一個由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共同開發的大型MOOC平台edX,並將於未來數月上載三個課程。課程包括Java程式、訊息系統及亞洲商務英語會話。這些課程均能應對現時市場需要,並在世界各國具相當吸引力。其他提供MOOC的著名機構包括耶鲁大學、普林斯顿大學、密歇根大學及東京大學,所提供的科目包括語文、藝術、法律、工程及醫學等。

新聞
Experiencing the excitement of discovery Through 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
Lam Ho Tat
Year 2, major in Physics
HKUST is well known for it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 (UROP), which encourages students to gain early research experience with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UROP is not officially open to freshmen. However, in the first week of the first semester in Year 1, I decided to email Prof Kwok Yip Szeto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to express my interest. Very fortunately, he decided to accept me and I started doing theoretical physics research under his supervision.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創新課程教授公益投資 推動學生、慈善基金及社企合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商學院開辦嶄新的公益投資學分選修課程,讓學生積極與社會企業及慈善基金攜手合作,直接參與和投資於真實的社企投資項目,並運用商業知識和技巧,協助社企推動業務的持續發展,接受各學系的本科生及碩士生報讀。
自2013年起試辦的「公益創業及慈善投資」,獲葉氏家族慈善機構撥款支持。課程主要透過由學生主導的「慈善投資基金」,以50萬港元為資本,讓他們同時擔當真實創業社企顧問及投資者,發掘及針對切身的社會和環境問題,為社企業務制訂可持續的投資方案,為社會帶來禆益。同時,同學要參與基金投資的決策,與獨立專業評審和教職員代表,共同選出受助的社企合作夥伴。
科大商學院兼任副教授及該課程導師周尚頤教授表示:「課程為學生提供難得機會,與從事公益創業及慈善投資的專業人士直接交流接觸,了解行業的特色及最新發展。慈善基金提供的投資款項讓學生與社企合力解決現實的社會及環境問題,協助缺乏經費的社企成長和持續發展。」
葉氏家族慈善機構主席馮葉儀皓女士表示:「葉氏家族慈善機構撥款委員會認為,要發展社會慈善事業,需建構有效的平台,以開拓公益創業空間,鼓勵跨界別協作和積極參與。我們對有教育機構樂意以開放的態度、靈活的方式及創新的思維,與基金共同實踐抱負,感到十分高興。」
課程結合課堂講學、業界專家分享,以及與社企合作制訂投資方案三大元素。在完成為期約三個月有關公益創業及社會價值投資的課堂,學生分成不同組別,並與一間經甄選的社企,合作制訂業務發展和融資方案,以比賽形式角逐基金投資款項。完成比賽後,學生可參與受助社企制訂實踐計劃,或選擇繼續與原先社企合作,研究其他融資方案。
今年,夥拍回收(香港)有限公司(HK Recycles)的科大本科及碩士課程學生隊伍在比賽中獲勝,成功為該剛起步的環保社企爭取了25萬港元投資,擴充其回收物流業務。資金將用作市場推廣、購置設備,以及聘用更多弱勢社群人士協助回收廢物,推動循環再用。按學生隊伍進行的財務及社會價值回報分析報告估算,到2015年有關投資將可鼓勵共7,500名新用戶使用HK Recycles的回收服務,有助紓緩近期備受爭議的垃圾堆填壓力。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全港首推線上學分課程 新增三個edX線上課程
香 港 科 技 大 學 ( 科 大 ) 將 於 全 球 兩 大 網 上 學 習 平 台 之 一 的 edX (xConsortium) 推 出 三 項 新 課 程 , 致 力 推 動 「 大 規 模 開 放 在 線 課 程 MOOCs 」 教 學 模 式 。 MOOC 讓 學 生 按 個 別 進 度 和 興 趣 修 讀 世 界 級 大 學 提 供 的 優 質 課 程 , 無 分 國 界 , 因 材 施 教 , 為 普 及 優 質 教 育 帶 來 新 突 破 。科 大 另 將 於 今 年 夏 季 試 行 把 一 項 MOOC 課 程 設 學 分 , 科 大 學 生 於 完 成 該 MOOC 課 程 後 , 再 修 讀 為 期 6 星 期 的 面 授 課 堂 及 並 完 成 習 作 便 可 獲 得 相 關 學 分 。新 增 的 三 個 edX 課 程 將 於 6 月 至 9 月 份 推 出 , 課 程 簡 介 如 下 ﹕計 算 機 科 學 及 工 程 學 系 龐 鼎 全 教 授 將 於 「 Java 計 算 機 程 式 入 門 」 (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 with Java) 中 講 授 如 何 利 用 Java 作 基 本 程 式 編 碼 及 將 數 據 抽 象 化 。電 子 及 計 算 機 工 程 學 系 施 毅 明 教 授 及 宋 勝 輝 教 授 於 「 通 訊 系 統 的 基 本 概 念 ﹕ 從 訊 號 到 數 據 包 ( 第 一 部 分 ) 」(A System View of Communications: From Signals to Packets (Part 1)) 中 將 探 討 通 訊 系 統 設 計 如 手 提 電 話 等 中 需 要 面 對 的 取 捨 決 擇 以 及 相 關 的 軟 件 工 具 。
2013

新聞
走在知識領域最前線
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非常重視學術研究。我們一直堅守大學的創校精神,同時專注於基礎和應用研究。這個理念讓我們在芸芸學府中脫穎而出,備受國際認同。有關的研究成果,亦為社會作出豐碩貢獻。
「小即是美」,香港科技大學策略性地選擇各項主題研究,優次有序,包括納米科學和應用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電子、無線和信息科技、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研究、能源,以及管理教育和研究。當中不少是全球社會所面對的重大挑戰。
科大不斷開拓知識領域,大學亦會參與在國際學術社會較為冷門的研究課題,如傳統中醫藥﹑亞洲商業管理及華南研究等。 我們的研究焦點及主題不但創新且具競爭力。自創校而來,科大在研究資助申請中,一直取得最高成功率。
大學開創嶄新的研究模式應付日趨複雜的環球問題,以跨學科為大方向,吸引全球不同專業人才。,跨學科研究,結合優勢研發尖端科技,為全球問題,探索 出解決方法。科大提供超過60個研究所和科研中心,促進各項研究發展、學術交流和推動科技,在不同範疇如基因學、太空科學、亞洲經濟政策和中國研究發展等 屢創突破。
科大的研究工作,跟教學工作,從來都密不可分。我們的目標,是培育年輕的人才,讓同學在學習中參與研究。其中,我們開創先河, 針 對學生需要而量身設計的「本科生研究計劃(UROP)」和「國際研究計劃」(IROP),就是為了啟發年輕一代對學術研究的興趣,和培育他們的創新能力。 在優秀的學者帶領下,學生在本科生學習期內,已可開始參與研究,甚至遠赴海外的頂尖研究中心和機構,向一流的科研專家與學者共同學習。
香港科技大學能成為國際級的研究型大學,有賴教學團隊與同學對研究的全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