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7

新聞
創業, 創新, 研究及科技, 跨學科
香港科技大學舉辦第七屆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 優勝隊伍以創意科技改變生活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五個城市舉辦的第七屆100萬元創業計劃,今年共吸引了900多支由學生、初創公司及專業人士等組成的隊伍參加,數目較去年增加多於一倍。 比賽於去年首度擴展至北京、廣州、深圳和澳門。科大創業中心主任陳雙幸教授樂見這項賽事從最初培育科大創業家的平台,逐漸發展成推動創業文化的地區性比賽,為大中華地區的年輕創業家提供一個交流創意的平台。陳教授說:「我們所見,除了比賽的規模日增,參賽者所提交的方案質素亦不斷上升,市場牽引力益發廣闊深入。今年我們所得到業界的支持和贊助,亦屬歷屆之冠。」 是次比賽獲得業界增加了贊助,今年特別增設兩個「廣發證券獎」,令亞軍及季軍隊伍的獎金,分別由去年的15萬港元和10萬港元,增至每隊港幣20萬元。至於「校長特設卓越表現獎」仍维持港幣30萬元。 今年的「校長特設卓越表現獎」得主深圳市廣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Maxus Tech),同時亦贏得「商品展示獎」。Maxus Tech團隊發明了一款可以把任何光滑表面如牆壁、桌子或玻璃等,轉變為控制介面的設備,用戶只需運用簡單手勢,即可以遠距離控制諸如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的電子設備。該團隊將會聯同「廣發證券獎」兩個得獎隊伍,於8月18日參加在廣州南沙科大霍英東研究院舉行的總決賽。Maxus Tech的成員包羅萬有,包括來自科大、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的畢業生。 獲得廣發證券獎的兩個團隊分別為聊天機械人公司Clare.AI和光原創新科技有限公司(LIT)。 Clare.AI開發了一個聊天機械人系統,可幫助銀行和金融機構通過聊天機械人來處理客戶的簡單查詢。而LIT發明的一種尖端的五維活細胞影像處理技術,可以長時間拍攝最敏感的細胞樣本而不會對細胞造成任何損害。 有關更多科大2017年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詳情,請參閱:http://onemilliondollar.ust.hk/。​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2016

新聞
科學
腎衰竭患者新希望
末期腎衰竭使身體陷於衰弱狀況,當腎臟停止運作時,病人唯有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俗稱「洗腎」),過程不僅為身體帶來嚴重副作用,而且費用高昂,不是人人負擔得來。但這一切即將改變─科大生團隊研發出嶄新的血液淨化替代方案;利用「石墨烯」以減少透析治療所需的時間和成本,更提高治疗成效。 團隊的構思雖未經驗證但其理念簡單。一般透析治療會把血液中所有物質都過濾掉,但若利用表面經修整過的石墨烯,就只會截取目標雜質,重要的鹽份和萄葡糖得以保留,因此能提高病人的預期存活率,亦可大大縮短了治療時間。 研發團隊隊長田野(科技領導及創業哲學碩士生)感謝他在科大的指導教授羅正湯教授給予的意見及支援。他表示:「很多時我們有科學方面可行性的概念,卻不知如何把理念轉化成實際有用的產品。因此我們感到非常幸運,一路以來遇上那麼多有心人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治療方案定名為「Perfusor」,其使用方法仍需進行更多的測試,但已獲不少投資者垂青,中國每年有接近二百萬的腎衰竭病人,他們對於Perfusor在國內市場的發展潛力感到樂觀。研發團隊有望在2020年將產品推出市場,這是末期腎衰竭病人值得期待的喜訊。 Perfusor是6月舉行的科大第六屆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季軍得主。一年一度的科大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旨在推動創業文化及發掘擁有最佳商業前景的方案,是實踐創新科技商業概念的平台。請按此了解比賽詳情。
新聞
創新, 環境保護
呼吸清新叢林空氣
科大生研發可抵抗空調綜合症的空氣淨化器,為室內注入新鮮叢林空氣。 空調對辦公室員工來說無疑是一項偉大發明,但亦會帶來令人困擾的副作用。在日常的一天,空調辦公室內的二氧化碳逐漸累積,氧氣含量下降,令員工難以集中工作,容易感到疲倦和精神緊張。 有見空調對人體的害處,張迪(哲學博士, 生物工程學, 2014)和NeoForest 的創始成員,研發出光合作用效率相當於40平方米森林的空氣淨化器,以微藻代替過濾網淨化室內空氣。微藻透過光合作用釋出氧氣,吸收二氧化碳,並清除多種空氣污染物。 作為來自中國的研究生,張博士和她的團隊看到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發展潛力。張博士表示:「2015年中國空氣淨化器的市場規模約為130億元人民幣,而目前市場上還未出現像NeoForest般效能的產品,這給了我們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發展空間。」 通過科大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張博士的團隊接觸到了許多潛在的合作者,有興趣將他們的設計商品化。目前,團隊已向企業提供定製產品,預計NeoForest可在2018年之前推出市面。在不久將來,普羅大眾都可享受清新的叢林氣息。 NeoForest在6月舉行的科大第六屆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以及其後的廣州南沙全國總決賽中兩度勇奪亞軍殊榮。 一年一度的科大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旨在推動創業文化及發掘擁有最佳商業前景的方案,是實踐創新科技商業概念的平台。請按此了解比賽及NeoForest的詳情。
新聞
創新, 工程學
出淤泥而不染
太陽能是一種技術發展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然而由於首期投資及維修成本不菲,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不算廣泛,Sundial Technology最新研發產品,或有助太陽能應用普及化。 由科大四名學生組成,電子及計算器工程學系范智勇教授出任顧問的Sundial Technology,成功研發具有防反射及自潔功能的太陽能板薄膜,其原理就如荷葉效應(lotus effect),當有水珠在薄膜表面凝結,水珠會『彈走』塵埃,達到自我潔淨。該隊伍表示,每年單是中國內地用於清洗太陽能板的費用估計高達156億港元,能源消耗達900億千瓦小時。若利用他們研發的納米薄膜,將可大大減省有關支出及能源消耗。 團隊成員之一,電子工程及計算器學系博士二年級生徐光海稱,面對地球暖化等環境問題,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有增無減,團隊主力研究太陽能相關技術,是希望改善太陽能發電表現,使更多人採用再生能源,他們研發的納米薄膜,則能大大減低使用太陽能的成本。 產品無論在環保效益及商機皆有很大潛力,因此團隊亦致力尋找生產及推出市場的機會,知識轉移往往成為科研能否持續的關鍵。「我們面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實驗室規模的科研變成商業產品。」團隊經歷多番嘗試,終於憑藉其研發,以完整的商業企劃,勇奪科大100萬元創業計畫大賽冠軍。 獲獎為團隊打了一支強心針,他們亦將與內地著名太陽能板製造商合作測試,期望不久將來可作自動化生產,惠及社會。總括創業經驗,徐光海認為,在科創路上,除了好的團隊及遠景,科研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十分感謝科大能源研究院在研究量產方面給予我們很大支援。」 請按此獲取更多資訊。
新聞
創新, 研究及科技, 跨學科
科大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首度於五個城市舉辦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多年來致力推動校園的創業文化,今年第六屆賽事,首度由香港擴展至總共於五個城市舉辦,吸引超過500支來自北京、廣州、深圳、澳門以及香港的隊伍參加。 作為推動創新創業的先鋒,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從最初培育科大創業家的平台,逐漸發展成推動創業文化的地區性賽事,為大中華區的年輕創業家提供一個交流創意的平台。 科大創業中心主任李漢強博士對這個比賽能發展成為地區性的創意平台表示欣喜,他說﹕「科大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為年輕創業家提供實踐創新科技商業概念的渠道,能夠見證比賽的規模及影響力日增,我們感到非常高興,並將繼續努力,希望將比賽發展成為國際性的平台。」 五個城市的首三名勝出者將於8月6日,參與在廣州南沙科大霍英東研究院舉行的總決賽。科大香港賽事中的冠軍Sundial Technology、亞軍NeoForest以及季軍Perfuso,將角逐總決賽的獎項。 由科大四名學生組成,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范智勇教授出任顧問的Sundial Technology,憑藉其研發具有自潔功能的防反射太陽能板薄膜,奪得港幣30萬元獎金。該隊伍表示,每年單是中國內地用於清洗太陽能板的費用估計高達156億港元,能源消耗達900億千瓦小時。若利用他們研發的納米薄膜,將可大大減省有關支出及能源消耗。該發明同時獲頒創新獎以及學生團隊獎。 亞軍隊伍NeoForest研發的空氣淨化器,利用微藻代替過濾網,透過微藻的光合作用,釋出氧氣、吸收二氧化碳,並清除空氣中的污染物如懸浮微粒、甲醛,氮氧化物及硫氧化物等,為室內注入新鮮的叢林空氣。至於季軍隊伍以及最佳展覽獎得獎者Perfuso,則研發了一種嶄新的血液透析技術,不僅可減低血液透析過程對病人的副作用,將透析時間及成本減半,更有效減低透析過程中所產生的醫療廢物。 有關更多科大2016年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詳情,請參閱:http://onemilliondollar.ust.hk/。 傳媒查詢:
新聞
創新
創意傳承
作為二十五周年誌慶活動之一,香港科技大學挑選了25個由教職員及學生提出的創新構思。25個創新意念涵蓋不同的範疇,但均以提升校園生活、改善學生以至是社群福祉為目標。部份構思衍生自科大進行的學術研究,亦有些是同學們簡單但別具心思的方案。 這些精彩構思洋溢創意,由「物聯網」校園以至追踪和改善學生精神健康的應用程式;由取代有害物質電池的廉價環保有機太陽能電池,以至善解人意的機械人,可以協助社會上有需要的長者或兒童。 歡迎前往網站(https://hkust25projects.ust.hk)瀏覽各個構思詳情,透過網站視頻深入了解各個構思的目的和效益,以行動讓意念成真,造福人群!
新聞
創新
安全享受單車樂
騎單車人士戴上防護頭盔可減少嚴重頭部創傷的機會,甚至能因而挽回性命。隨著單車活動在歐美國家日漸受歡迎,一名科大畢業生研發配備指示燈的單車頭盔,以加強單車愛好者的安全。 智能單車頭盔是由科大機械工程學及工商管理學雙學位畢業生陳浩然與其好友共同研發。陳浩然與在哈佛大學交流時認識的好友一拍即合,其後開始研發智能單車頭盔。 名為Lumos的智能頭盔旨在提升單車人士於夜間昏暗時的安全和能見度。陳浩然解釋,在香港的單車經騎車比較安全,但是在美國,越來越多人以單車代步,然而美國的司機還沒有適應路面上的單車人士,因此經常會有因汽車與單車碰撞的交通意外發生。 陳浩然指出,當Lumos用家按下單車手柄上無線遙控配件的按鈕後,頭盔後方的LED燈便會隨即亮起,示意單車人士將會轉左或轉右。智能照明頭盔能讓汽車司機注意單車人士所在,避免發生意外和受傷。這項創新發明有助顯著減少單車相關的交通意外事故。 Lumos在2015年7月份於全球群眾集資平台Kickstarter上首度推出。推出首日已接獲1,182張訂單,成功集資超過14萬美元(折合約100萬港元)。
新聞
創新
讓寶寶吃得健康
今天,為人母親需承擔重大的職責和背負不少社會的期望,無論是雙職女性或全職家庭主婦亦然。相信現代母親首要的職責之一是讓孩子吃得健康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有見及此,三名科大學生合力研發智能奶樽裝置,以助減輕現代母親的負擔。 這個名為Bonnect的環狀智能裝置可紀錄餵奶資料,為父母分析嬰兒的喝奶習慣。Bonnect緊扣奶樽底部,可以藍芽連接智能手機,並利用雲端儲存空間作數據分析。餵奶資訊更可透過藍芽自動發送到父母的手機。 Bonnect是一個輕巧的電子裝置,由一個電路板和一個微型電子磅組成。這個智能裝置可自動繪製統計圖表,顯示嬰兒的喝奶規律。父母、家庭醫生及營養師均可瀏覽資料,按嬰兒的年齡、體重和身高,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意見作對照,從而追蹤嬰兒的成長情況。 Bonnect紀錄的資料可以反映嬰兒是否過重或過輕、食量太大或太小,有助父母選取最適合寶寶的配方奶粉。系統亦可根據個別嬰兒的飲食規律與發育狀況進行大數據分析,然後建議每日喝奶份量以供參考,父母藉此可與家務助理和醫生分享資料,決定餵奶時間及最適合嬰兒體質的配方奶粉。 Bonnect發明者之一高文澄表示︰「嬰兒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令大部份的香港在職父母擔心他們食量太小或不定時喝奶。Bonnect智能奶樽裝置有助父母了解子女的喝奶習慣。我們現在的目標是進一步改良產品設計,以配合市面上大小不一的奶樽,並致力使Bonnect更為輕巧實用。」 Bonnect團隊的目標是於一年內推出產品,為實現他們的創業夢邁出重要一步。 憑藉Bonnect的發明,團隊奪得2015年科大醫療保健產品設計馬拉松冠軍。 Bonnect團隊成員包括︰科技及管理學(物流管理及工程學與綜合商業管理學)雙學位五年級學生高文澄、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哲學碩士一年級學生袁焯壕,以及科技及管理學(計算機工程學與綜合商業管理學)雙學位四年級生譚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