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聞
科大致力成為環保先鋒
香港科技大學一向以研究及學術實力著稱,但鮮為人知的是,科大也致力成為香港最環保的大學之一。在過去一年,矢志成為環保先鋒的科大努力不懈,並取得豐碩成果。
綜觀今年達成的環保里程碑,有多項計劃均由科大社群推動,當中包括完全由學生及職員組成的科大綠色小組,他們推出了環保飯盒計劃,鼓勵校園每一分子購買外賣時自備可再用器皿。計劃反應熱烈,成功節省逾2,500個即棄飯盒。
另外,推動飲用水的可持續發展亦屬優先處理事項。在2017年,科大更換了配備便利功能的飲水機,同時向所有新生免費提供刻有科大標誌的可再用水樽。此外,科大已新增三部飲水機,另將於2018年初再增加14部,而設有飲水機的主要位置亦將會配上全新裝飾及標示。不僅如此,科大在2018年正式宣佈於校園全面停止販售一公升以下的(一次性)塑膠樽裝水。
避免浪費對環保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回收是首選方案。去年,科大於校園內所有飯堂推行廚餘收集及回收計劃,並新增逾75個回收箱。透過與清潔承包商建立新的夥伴合作,回收分類程序的效率遠勝從前。不過,環保工作不能就此停步。科大已推出可持續發展網絡,由近30個辦事處及部門的成員組成,希望藉此加強環保工作,推動綠色辦公室。
我們亦落實了一些表面難以察覺的措施 — 在過去一年,校園設施管理處為近2,000支電燈換上高效能的LED燈泡,預計每年節省電量達160,000千瓦小時,相等於33個平均香港家庭的耗電量!
展望2018年,科大將繼續致力推動校園的可持續發展及突破性環保研究。透過以上一連串工作,科大距離實現「2020可持續發展挑戰」已邁進了一大步。
2017

新聞
手語譜寫共融樂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麥鑑榮指出,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香港約有五萬名全聾或聽障人士。然而,這個社群所獲的支持仍然不足。
麥教授解釋:「香港的專業手語翻譯員人數偏低,現時只有約54名。」
為解決上述問題,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應屆畢業生黎家偉、梁銘方及翁偉超,決定在畢業專題習作中運用於科大所學的知識,為聽障人士開發一個應用程式,使用者只要把中文句子輸入手機,便可翻譯成手語示範錄像。
麥教授認為這個程式對手語翻譯員的訓練很有幫助,也方便市民大眾與聽障人士溝通。他表示:「科大一向熱衷回饋社會,這個項目就是一個好例子。」在開發過程中,同學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手語的句式與中文不同。黎家偉指出:「手語中的形容詞、副詞、數目和發問詞一般置於名詞後面,而中文一般是置於名詞前面。」
為解決上述難題,團隊設計了一個配合手語語法的句子拆解算法。翁偉超解釋:「我們使用FFmpeg軟件進行錄像合成,將各手語片段整合,形成完整句子。」由於梁銘方懂得手語,自然便擔任了手語錄像的主角。梁銘方表示:「我在半年內為超過1,700個手語字詞拍攝錄像,給我帶來難忘的經驗。」
如欲了解更多,請按此瀏覽。

新聞
Solar Energy Shines in Cambodia
To utilize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operational cost of the orphanages, a group of HKUST students from Connect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have spent the last two summers there to help build a solar energy system as the country is shiny for most of the time during the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