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聞
In Memory of Prof. George Smoot(只供英文版本)
We are deeply saddened by the passing of Prof. George Smoot, IAS Professor-at-Large and Professor Emeritus of Physics, who left us at his home in Paris on September 24, 2025. Prof. Smoot was not only an exceptional educator and researcher but also a mentor and friend to many. His absence is felt profoundly by all who had the privilege to know him, learn from him, and collaborate with him.

新聞
In Memoriam of Professor Neil MICKLEBOROUGH(只供英文版本)
It is with immense sadness that we share the passing of Prof. Neil Mickleborough, a distinguished founding member of our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ho played an absolutely pivotal role in establishing and building the Department. He left us on April 17, 2025.

新聞
香港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歡迎2025年《施政報告》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對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今日發表的2025年《施政報告》表示熱切歡迎,對其中的前瞻性規劃深感鼓舞。葉校長特別指出,《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完善創科建設策略布局」、「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等重要舉措,不僅是香港發展的長遠布局,更是推動經濟升級轉型和擴大頂尖人才庫的關鍵策略,意義深遠。科大必將積極支持,並與各界協作,共同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與教育樞紐。
強化創科生態系統
葉校長歡迎《施政報告》從政策創新、產業發展及人才培養三方面推動香港創科發展。她強調:「創科發展必須以人才為本。香港需彙聚國際專才與本地精英,持續擴大多元人才庫,並通過政策創新營造有利於研發和產業化的環境。在產業發展方面,應開發高協同效應的科研空間,促進產學研跨領域合作。」
科大目前牽頭五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覆蓋神經科學、智能晶片與系統、人工智能(AI)、智能建造以及太空工程等前沿領域,均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校内年初成立的「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亦獲納入特區政府「監管沙盒」首批試點,反映政策對新興領域的有力支持。未來,科大將進一步加強跨學科合作,深化在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先進材料、新能源、大氣和海洋科學及航天科技等關鍵領域的研究,並與政府及社會各界協同完善創科產業鏈與高端人才庫,積極對接國家「十五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助力香港創科實現新突破。

新聞
香港科大宣佈委任吳宏偉教授為副校長(大學拓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宣佈,委任吳宏偉教授為副校長(大學拓展),任期由2025年8月1日起生效。
享譽國際的傑出學者
吳宏偉教授為國際知名的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專家,研究領域涵蓋非飽和土力學、生態岩土學及泥石流和山泥傾瀉防治。根據2024年史丹佛大學公佈的全球頂尖2%科學家排名,他是唯一一位在「Geological & Geomatics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子領域中,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career-long impact)躋身前五名的華人教授,也是五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吳教授屢獲殊榮,重要獎項包括: 2025年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特爾福德金獎(該學會最高榮譽)、20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滑坡協會Varnes獎章、202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以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此外,他分別於2008年及2020年當選為香港工程院院士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高瞻遠矚的機構領袖
吳教授自 1995 年加入科大以來,歷任過多個領導崗位。目前,他身兼科大霍英東研究生院院長及香港科技大學基金副主席,此前曾出任協理副校長(研究及發展)、協理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與工學院副院長等要職。
他在擔任霍英東研究生院院長期間,科大在「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中表現亮眼,自 2009 年該計劃設立以來,持續為獲獎人數最多的院校,成功吸引了來自全球逾 50 個國家的頂尖研究人才。他致力培育國際人才,至今已親自指導逾80名博士生及60名碩士生畢業,這些學生來自20多個國家及地區。

新聞
科大向哈佛學子敞開教研大門 應對全球學術變局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宣布,向現正就讀哈佛大學的國際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持有哈佛學位課程錄取通知的學生,發出公開邀請,歡迎他們加入科大繼續學業,延續學術追求。此舉旨在應對全球學術環境的變化,並彰顯科大致力營造多元、世界級學習環境的承諾。
作為全球頂尖大學之一,科大希望提供此機會,讓優秀學子能無間斷地追求學術理想。大學將為有意轉學的學生提供無條件錄取、簡化入學程序及學術支援,協助他們順利過渡。
創新與包容的全球樞紐
科大以尖端研究、創新驅動的課程及多元文化校園聞名,始終秉持兼容並蓄與追求學術卓越的理念。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表示:「多元化的格局是激發創意與進步的基石。我們已準備好迎接哈佛學生加入科大社群,為成就他們在其學術領域的追求,盡力提供所需的教學資源與生氣盎然的學習環境。」
為轉學生提供全面支援
科大將優先處理這些學生的入學申請、學分轉移及定制支援(包括簽證協助與住宿安排),確保他們順利轉學。大學已成立專責團隊,協助學生處理入學申請、學分轉移、住宿及簽證等事宜。有意的學生請透過專屬電郵 hkust-Harvard@ust.hk 獲取詳細資訊。
新聞
科大舉行追思會 悼念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下午於逸夫演藝中心舉行追思會,悼念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近500名包括駐港聯絡辦代表、多家大學校長與高層管理人員,科大校董會及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現任與退休教職員、校友、學生及吳校長親友出席儀式,另有眾多海內外人士收看網上直播,共同緬懷吳校長對科大、以至香港高等教育的傑出貢獻。中央有關部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多位特區政府司局長 、香港及內地高等院校以至政商界別友好亦有致送花牌。
吳校長的太太和家人專誠回港出席追思會。吳校長兒子吳德愷教授,聯同著名二胡演奏家、科大校友胡栢端及Cong 四重奏,特別以中西合壁的方式,演繹他兒時親自為父親創作的樂曲,以體現吳校長對中西共融的理念。吳校長一眾孫女則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以歌聲送別摯愛的祖父。
其間,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代表科大仝人致悼辭,校長葉玉如教授則致辭回顧吳校長的生平和貢獻,並聯同所有出席嘉賓一同默哀。科大團隊更利用AI技術,重塑吳校長於四本回憶錄中說過的話,讓校長於虛擬世界中「重現」,向眾人作最後道別。過去兩週,科大在校園內設立紀念堂,回顧吳校長對科大的重大貢獻,亦設有紀念網頁,供公眾表達敬意。
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致辭全文(只有英文版本)
校長葉玉如教授致辭全文(只有英文版本)

新聞
科大提交建立香港第三間醫學院建議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向政府正式提交建議書,申請建立香港第三所醫學院,此乃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所提出的重要舉措。
這份150頁的建議書乃科大根據政府訂立的十項有關籌建新醫學院主要考慮條件而撰寫,當中詳述包括在創新策略定位、課程設計、教職員人手、臨床經驗與學習資源、學生收生安排及可持續融資模式等多方面作出的建議。而在有關課程方面,科大整合了其相關的各委員會及小組的專家意見,包括前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鴻醫生,以及四位來自本地與內地醫學院的現任及前任院長:楊紫芝教授、霍泰輝教授、梁憲孫教授和黃天蔭教授。課程設計旨在與現有兩所醫學院錯位發展,既符合國際標準,亦回應本地社會需求。
為實踐政府對新醫學院的期望,包括促進多元化與國際化,以及善用大灣區的臨床資源優勢等,科大自2024初宣佈有意籌辦第三所醫學院以來,一直積極拓展合作網絡,至今已與超過20所海內外領先醫學院及醫療機構簽訂協議,涵蓋香港、大灣區、北京、長三角、華中地區、英國及美國等地。這些合作夥伴將為新醫學院提供短期臨床課程、實習機會、師資交流和聯合研究計劃等,好讓學生擁有多元臨床經驗,並推動跨境醫療創新。
為支持政府希望培育更多醫療專業人才以應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醫療挑戰的願景,科大乃首家表明有意籌辦第三間醫學院的大學。憑藉在人工智能與前沿科技的獨特優勢,科大致力建立一所結合卓越臨床實力與科技創新的醫學院,以塑造醫學的未來發展。科大期望能培育兼具臨床實力與科研思維,並精通科技的新一代醫生,以推動醫學創新,改革醫療服務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