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科大舉辦國家衞生健康系統高級行政管理幹部短期研修班開班儀式。
新聞
Thought Leadership, 環球健康科技
科大舉辦「香港賽馬會國家衞生健康高端人才獎學金」項目下首個短期研修班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直致力推動醫療科技發展,實踐創新思維,引領科技突破。科大早前舉辦首個國家衞生健康系統高級行政管理幹部的短期研修班,邀請多位全球頂尖學者與業界領袖,為來自中國內地衞生健康系統的高級管理人員,提供精心設計內容豐富的研修課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衞健委)與香港賽馬會(馬會)去年簽署《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與香港賽馬會關於衞生健康高端人才獎學金項目合作框架協議》,並成立「香港賽馬會國家衞生健康高端人才獎學金」項目,而此課程是其中首個短期課程。內容涵蓋環球健康治理、醫療科技應用及公共衛生策略等關鍵議題,配合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加強全國醫療人才發展。 課程於4月6日至19日期間舉行,科大接待了25位來自中央部委包括國家衞健委,以及19個不同省市衞生健康部門和醫療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為他們安排一系列講座、香港醫療機構實地考察及管理案例專題研討會等多元化內容。開班儀式邀得香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擔任主禮嘉賓,並由醫衞局代表團向學員詳細介紹香港的衞生健康體系。 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教授表示,這次研修班的主題是「科技賦能衞生健康」,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背景下,科技創新不僅是推動衞生健康領域變革的核心動力,更是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他說︰「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於2023年及2024年《施政報告》中強調,特區政府會以制度創新配合科技,全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包括籌建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強化香港特區自主藥物審批能力;以及積極提升香港臨床試驗能力,推動創新生物醫藥成果轉化。此外,我們亦正研究成立『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加快新藥在香港特區、內地和國外審批上市。」
新聞
Thought Leadership, 生命科學, 物理學
諾貝爾獎得主匯聚科大:以好奇心為舟 航向科學卓越之境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近日邀得三名諾貝爾獎得主,與近200名師生和嘉賓作現場交流。活動同時吸引了約2,000名來自內地各個高等院校的線上觀眾參與,彰顯科大在推動跨學科創新,以及連結本地科研社群與全球思想領袖方面的努力。 作為今年「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暨「香江諾貝論壇」的主題活動,這場名為「我與科學家在一起:諾貝爾獎得主走進科大」的活動於4月14日舉行,由科大與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京校聯) 合辦。三位享譽國際的諾貝爾獎得主分享了他們的真知灼見: •    May-Britt MOSER教授:2014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以發現大腦空間導航系統中的網格細胞聞名 •    Konstantin NOVOSELOV教授: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因石墨烯和二維材料的卓越研究獲獎  •    Didier QUELOZ教授: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因首次發現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而改寫了天文學史 這三位頂尖科學家分享了他們的科研歷程以及對未來科學突破的展望,同時強調好奇心驅動研究的重要性。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感謝一眾貴賓親臨校園,並衷心答謝主辦方和支持機構的精心安排。她說:「今天的活動不僅讓師生有機會與優秀的科學家交流,更能一同深入探索科學研究的本質。科大自創校以來,一直秉持推動創新、研究與知識轉移的使命,而這些諾貝爾獎得主所展現的好奇心、創造力與堅毅不屈的精神,正正是科大致力培養學生所具備的素質。我期盼他們的科研歷程,能啟發師生們繼續追求突破,透過跨學科、跨地域的合作,共同發掘知識的力量,造福社會。」 活動亦設有問答環節,讓學生與研究員直接與諾貝爾獎得主交流。環節由科大生命科學部吳若昊教授主持,討論的議題涵蓋材料科學、神經科學乃至天體物理學。
香港科大故事
創新, 研究及科技, 科技領導
香港科技大學最新電視專輯 探尋大學如何邁向創新之路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曾寄語:「立足於現實,放眼於未來。」秉承此理念及有賴前人的過往成就,我們不斷求進,為人類開闢充滿一片光明和創新的未來。 為慶祝與表彰科大創新旅程的豐碩成果,我們誠邀大家收看大學最新推出的電視專輯《創新先行者》。節目展示科大致力開拓知識前沿與促進創新的多元面向,一連五集早前於TVB黃金時段播出,現已上載於大學的網上平台,並將分享於各大社交媒體,供大眾收看: 第一集:敢創、敢做——探索科大屢創奇蹟背後的前瞻視野與凡事皆可為的精神。 第二集:研究思維與跨學科學習——認識跨學科教育和科學思維的重要性,以回應社會未來需求。 第三集:人工智能落實在醫學及公共衞生領域——了解科大如何在醫學領域應用新興人工智能技術,以應對人口老化問題。 第四集:科研落地——探究大學科研突破如何轉化為應對現實挑戰的務實方案。 第五集:全球高校合作網絡——了解院校合作的重要,並探索科大如何與不同的醫院和醫學院等全球夥伴跨界合作,以推進醫科教育。 請即收看《創新先行者》,一同了解科大這趟創新旅程所締造的顯著成就與深遠影響,並見證科大將帶來的更多創新變革!
新聞
工程學, 歷史, 科技領導,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Igni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只供英文版本)
Academic-entrepreneur Professor KO Ping-Keung came to HKUST in 1993 as Visiting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fter work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s Director of the Microfabrication Laboratory from 1984-1993, and Vice-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s from 1991-1993. He served as Dean of the HKUST School of Engineering from 1995-2000 and in 2002 received the prestigious IEEE Solid-State Circuits Award. He has since become an innovator and angel investor in China’s chip industry and is a Professor Emeritus at HKUST. In 2024, Prof. Ko was awarded a HKUST Honorary Fellowship in recognition of his long-standing service and commitment to the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新聞
科大與清華大學合辦金融市場發展論壇 探討新時局下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新聞
工程學, 歷史, 科技領導,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Opportunity of a Lifetime I Couldn’t Miss(只供英文版本)
Prof. Philip CHAN Ching-Ho joined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in 1991 as a founding member. He served as Head of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from 1995-2002 and Dean of the School from 2003-09. He was Director of the Nanosystem Fabrication Facility from 1997-2003. From 2010-20, he held the positions of Deputy President and Provost at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e became Professor Emeritus in HKUST’s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in 2010.

2024

香港科大故事
科技領導, 計算機科學, 人工智能, 創業
妙語談晶片:黃仁勳博士揭秘人工智能世界
人工智能(AI)等新科技席捲全球,世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蛻變,面對這場風起雲湧的科技革命,我們借鑒傑出領袖的卓識遠見,當可指引邁向前路的方向。 最近在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園上演一場充滿智慧的對話。科大於11月23日向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博士頒授工程學榮譽博士學位,黃博士甫成為科大一分子,即與校董會主席兼知名計算機科學家沈向洋教授展開了一場「爐邊談話」,共同探討科技、領導力與創業精神等議題。 這天,黃博士穿上其標誌性黑色皮褸,一如以往展現時尚魅力,不同的是這件皮褸印有「HKUST」(科大英文簡寫)字樣,在場幾百位觀眾更被他的活力風釆以及與沈教授的睿智對談懾住,無不聽得屏息凝神。   黃博士和沈教授身穿印有 「HKUST 」字樣的時髦皮褸上台,瞬間點燃了現場氣氛。   人工智能的所學所思 沈教授開場時首先指出人工智能在未來十年將呈現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並邀請黃博士分享他對此革命性科技的看法和展望。 黃博士將人工智能比喻為「萬能翻譯機」,讓使用者一機在手即可掌握世間事物,他概括了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個主要階段:事前訓練、深化訓練及思維躍進。
香港科大故事
分子生物學, 論壇及會議, 環球社區參與, 研究及科技
尋幽入微︰探索分子奧秘的智慧盛會
你有否想過微小的分子蘊藏着甚麼奧秘?對人類有多重要?當你思考這些問題時,大腦中數以億計的分子正在交織互動,微妙地塑造出每一個思維、每一分情感,這些微小而神奇的生命基石,正是解開人類各種未解難題的金鑰匙。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最近舉辦的「分子前沿研討會」,正是一場激發對分子科學好奇心的盛會。會議在2024年11月15至17日首次在大中華區舉行,以「科學新知的前沿」為題,雲集約40位講者,當中更包括四位諾貝爾獎得主——斯特凡.赫爾(Stefan HELL)教授、蒂姆.亨特(Tim HUNT)爵士、卡爾.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教授及格雷戈里.溫特(Gregory WINTER)爵士,星光熠熠。  連日舉行的精彩演講和小組會議,涵蓋不同的前沿議題,從抗體和螢光顯微鏡的強大力量,到基因編輯的潛力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等,深入淺出地探討分子研究的複雜性及各項技術的最新發展。科大校長、知名腦神經科學家葉玉如教授亦主講了一場讓人翹首以盼的專題演講,深入剖析先天免疫系統與阿爾茲海默症發病機制的關聯,並提出以免疫調節作為新治療法的潛力,為這個棘手的醫學難題開闢新路向。   葉玉如教授分享她的科學探索之旅和阿爾茲海默症的開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