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Pioneering Climate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HKUST Launches Landmark UNESCO-Backed Initiative
新闻
可持续性, 研究及科技, 研究, 奖项及排名
科大牵头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牵头的全球跨学科倡议——「推动自然和人为环境可持续性的无缝预测与服务计划」(简称SEPRESS),近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认可,并纳入「联合国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2024-2033)」(IDSSD)行动计划之一。未来十年,SEPRESS 将携手全球合作伙伴,聚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多领域需求,通过持续革新天气与气候的无缝预测技术,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SEPRESS 不仅着眼全面提升气候应变能力,更旨在产生深远的全球影响力,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知识共享,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推动的研究成果将惠及全球各地区,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最不发达国家,帮助这些地区提高气候适应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SEPRESS计划由科大世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WSDI)及潘乐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CCRS)主任陆萌茜教授领衔。发起阶段已成功汇聚来自中国内地、尼泊尔、埃及、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干达、坦桑尼亚及泰国等12个合作伙伴的加入,包括大学、国家气象与水文机构与研究中心等。2025年5月7日,作为首批获得UNESCO IDSSD认可的全球25个行动计划之一,SEPRESS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第十届联合国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多利益攸关方论坛」(STI Forum)中展出。
科大伙拍毕马威及格里菲斯大学 推出亚洲首个金融罪行与法证会计硕士专修课程
新闻
合伙, 教育, 企业管理
科大伙拍毕马威及格里菲斯大学推出亚洲首个金融罪行与法证会计硕士专修课程
为满足全球金融业对在金融罪行和法证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毕马威(KPMG)及澳洲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携手合作,于科大会计学理学硕士(MSAC)课程推出「金融罪行与法证会计专修」,为亚洲首个聚焦此关键领域的专修课程。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数据,金融罪行及洗黑钱活动每年为企业、政府及个人造成的损失高达1.45万亿美元。科大会计学硕士新设「金融罪行与法证会计专修」,将提升香港在预防及打击金融罪行方面的人力资本,为构建更安全的金融体系作出贡献。 透过三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此专修将成为亚洲首个于会计硕士课程中,专注于金融罪行与法证会计的学术专项。课程将新设五门全新专业选修科目。 是次合作汇聚三方在会计教育及会计专业的独特优势,由科大设计选修科目的课程框架、格里菲斯大学则结合在金融罪行调查与合规方面的专长开发教材、而毕马威的资深专业人员则担任讲师,通过融合理论与实务,协助学生掌握业界所需的实战技能。学生须修毕所有五门新选修,才可获得此专修资格。 新专修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开放予所有会计学硕士生报读,旨在培养学员的专业技能,为投身金融罪行调查、法证会计、打击洗黑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等领域作好准备,同时培育业界专才,以推动金融界更健全、更符合道德规范的发展。 科大商学院署理院长许佳龙教授表示:「业界对金融罪行防治专才需求殷切,创新的会计专修正好填补此关键人力资源缺口。这项策略性合作,汇聚顶尖会计教育及行业专才,将有助培育新一代专业人才,助力香港及全球金融业应对迅速转变的挑战。」
HKUST and Shanghai SSCI Sign Strateg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新闻
国际化及环球伙伴, 合伙
香港科技大学与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投)举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协同探索双方在基金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合作。 签约仪式上,科大内地事务处主任施天艺博士与上海国投党委委员、副总裁陆雯女士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及上海国投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先生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 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沪港两地机构互动,进一步深化合作。科大将依托自身在国际商贸领域的平台优势,推动两地企业拓展市场,助力上海企业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通过香港寻找海外新商机。同时,上海国投将积极支持科大生态企业和创新技术团队开拓上海市场,融入国内供应链和创新链,促进沪港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在具体合作方面,双方将围绕创新创业论坛、科技成果路演、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展开深度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通过共同建立科研成果发掘、对接、转化机制,增强针对早期科创产业投融资项目的综合服务能力,助推双方产业集聚发展。此外,双方还将以校企合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科大在优质教育资源和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丰富经验,探索创新人才教育培训的合作模式,为沪港两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为科大与上海国投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合作,助力沪港两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产业升级,推动沪港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协同发展,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贡献更多力量。  
新闻
土木及环境工程, 粤港澳大湾区, 合伙
香港科技大学与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新闻
捐款, 合伙, 国际化及环球伙伴
科大获科兴公益基金会捐款逾千万港元 开展「科兴学人计划」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宣布,获北京市科兴公益基金会(科兴公益基金会),捐赠150万美元(折合港币约1,170万元)。双方将共同设立「科兴学人计划」,以培育生命科学人才,支持更多科大年轻学者进行生物医药研究,推动医疗科技发展。 捐赠仪式昨日于科大举行,与会嘉宾包括北京科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兼科兴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尹卫东先生、北京科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王楠女士、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副校长(行政)兼署理副校长(大学拓展)谭嘉因教授,以及科大校长策略顾问卢毓琳教授等。       科兴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尹卫东先生说:「 生物技术的发展是飞快的,人类对生命健康的需求是巨大的。『科兴学人计划』希望引导我们的科研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中国及更多国家,以回应人民对健康水准不断提升的需求,并把更多的『科学发现』转变为『科学贡献』。」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基金会的慷慨捐赠不仅反映了它对科大科研成果方面的肯定,亦彰显其对香港未来发展生命科学领域充满信心。科大多年来在生命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取得显著的成就,然而,在转化基础科研为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与资源上的投入,这个新成立的『科兴学人计划』,正正为我们的学者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支持他们在生命科学的教研路上不断寻求突破,并透过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前沿生物医药协作,开拓更多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助力香港发展成国际医疗创新枢纽。」 是次捐赠由卢毓琳教授协助促成,他在仪式致辞时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科兴生产了超过30亿剂疫苗,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次合作,充分彰显了科兴对科学家的支持、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信心。我们相信,这笔资金将点燃更多年轻科学家的梦想,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突破与进步。」 为期三年的「科兴学人计划」,将资助13位科大生命科学学部的年轻学者,每位获选者将获得每年港币30万元的资助,旨在支持他们发展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及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先进研究,促进跨学科协作。大学将设立专门委员会负责监督甄选过程,确保选出最合适的教学人员参与计划。    
新闻
港科大联手北大清华 共筑医学战略合作网络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近日与北京大学(北大)医学部及清华大学(清华)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医学教育和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港科大与北大、清华的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创校初期,长久以来在多个学科领域保持紧密合作和交流。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港科大将与内地两所顶尖高校携手,在医学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共同促进医学教育、前沿科技研发和临床应用的发展,为国家和香港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北大医学部是中国政府依靠自身力量开办的首间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自1912年成立,北大医学部汇聚了顶尖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19个国家级、7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下辖六家直属附属医院,取得了一系列具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具国际化视野的医学人才。早在2000年,港科大就与北大、深圳市政府共同成立了深圳北大港科大医学中心,开创性地打造集医疗服务、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医学平台。同时,港科大与北大医学携手探索培养兼具科研及临床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联合开设医学博士-哲学博士(MD-PhD)双学位课程。此次合作双方将在两地学生临床培训、教学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协作,推动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此外,双方还计划在精准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重大疾病防治等关键领域协力攻关,为解决国家重大健康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清华医学院则致力于以科技赋能医学实践,高度重视将前沿科技转化为临床应用,在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精准医学以及医疗设备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港科大的优势高度契合。清华医学院下设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药学院、医疗管理学院及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等六大教学科研机构,并拥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华信医院及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等三家附属医院。这些研究机构和附属医院在科研和临床领域均具备国际领先水平,为清华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此次清华与港科大的合作,将聚焦未来医学发展的新方向,通过跨学科协作,探索如何将尖端科学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培养兼具科研及临床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与此同时,双方还计划在医疗管理领域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医疗管理人才,为中国医疗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新闻
粤港澳大湾区, 合伙, 行业参与, 土木及环境工程
香港科技大学与太平再保险签署合作备忘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太平再保险(太平再)于2025年3月4日在中国太平金融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开发和转移新技术,以解决保险业面临的问题,并逐步建立长期合作夥伴关系。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及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赵峰先生举行会谈,并见证备忘录签署。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系主任张利民教授及太平再行政总裁于晓东先生代表双方签约。香港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业务发展总监卫志豪先生丶星睿云智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廖子平博士出席签约仪式。 赵峰先生对太平再与科大的联合研发项目——「用于保险业的香港洪涝巨灾模型」,获香港创新科技署创新及科技基金「夥伴研究计划」的资助表示祝贺,并对科大给予中国太平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中国太平的历史沿革和经营特点,表示中国太平始终坚持立足港澳,深耕大湾区,坚持国际化特色,肩负在商言政丶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太平再是太平集团国际化经营的排头兵丶亚洲地区知名的专业再保险公司,坚持稳健经营丶创新发展丶合作共赢,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综合性风险解决方案,希望双方以签署合作备忘录为契机,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在教育培训丶低空经济丶风险减量丶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提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助力香港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建设。 郭毅可教授介绍了科大的教学科研丶规划发展及办校理念,对太平再在科大科学研究方面给予的支持和信任表达感谢。他表示通过香港洪涝灾害模型的研发,双方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以此次合作备忘录为契机,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在联合创新研究丶科技成果转化丶人才培养丶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合作,共同促进香港经济及社会发展,助力韧性城市建设。 郭毅可教授一行参观了中国太平历史文化展厅,随行成员包括科大知识转移办公室业务发展主管梁俊伟博士及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研究助理教授何健。其他出席的太平再代表并包括其副总经理何则胜先生丶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李柏璋先生丶业务管理部分析中心总经理冯力扬先生及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白韵琪女士。
新闻
医学教育
科大与本地顶尖医院展开合作 为推动成立第三间医学院筹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宣布,与养和医疗集团(养和)及香港港安医院(港安)展开合作,为科大筹办香港第三间医学院的计划迈出重要一步。 这两所顶尖的私家医疗机构已为香港服务逾百载,是次与科大合作,将为香港推动医疗创新注入新动力。  养和是首间支持本科生临床医护培训及专科医学培训的本地私家医院,并设有临床试验中心,具备丰富的医疗教育及医学研究经验。 凭借其先进的医疗设备及专业的医学科研团队,养和多年来屡创研究突破,将可与科大各自发挥独特优势,携手培育具备临床能力、科研思维及精通科技的新一代医生,应对未来的医疗挑战。 根据合作协议,养和将为科大学生提供短期临床课程及实习机会,同时会推进在临床服务、实践和教育方面的的人才交流,并发展质子治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协作。 养和更会开放其临床模拟及医学实验室等先进设备供科大学生使用,助学生扩阔实践经验。 至于港安亦会为科大学生提供临床实习轮换机会,并与科大携手开办医疗教育课程。 港安隶属的全球医疗网络在美国、澳洲、日本及韩国等均设有医院、医学院及大学,将有助科大与世界各地的临床医疗专家合作,提升教学质素。 此外,双方将探讨推动研究协作,亦会携手建设卓越专科中心(Centres of Excellence),支持社区健康及保健服务的发展,并于医学培训中实践以病人为本的理念。 事实上,港安及科大一直秉持相同的愿景,致力透过突破性的创新和跨地域的协作,提升医疗水平。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衷心感谢养和医疗集团及香港港安医院的鼎力支持,她表示:「这两所机构均以其全面及以病人为本的专科医疗服务享誉业界,是本地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柱。 是次合作不仅充分彰显我们共同推动医疗发展的决心,更是科大迈向建设香港第三间医学院的重要里程。 两所机构拥有先进临床设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广泛的医疗网络,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丰富临床培训机会。 连同早前与大湾区及北京等地医院的战略合作,科大致力培养新一代富有爱心、兼备临床能力及科研思维的医疗专业人才,引领社会应对瞬息万变的挑战,塑造更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