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闻
科大开办工商管理博士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科大商学院)今天宣布开办工商管理博士课程。课程为期四年,让学员接受严谨的学术培训,掌握所需知识进行应用研究。
此卓越的课程专为有抱负的商界领袖、高级行政人员和创业人士而设,旨在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深化知识、培养创新卓见,继而为商界和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表示:「科大多年来致力追求优越学术成就,成功在创校后不久便成为亚洲最备受推崇的商学院之一。我们很高兴开办新的工商管理博士课程,延续科大三十年追求卓越的承诺,进一步推动研究和发挥全球影响力。」
课程于2021年9月正式开课,横跨多个学科的核心和选修课程主要以兼读方式在周未期间进行,以四天为一个单元授课(共十六个单元)。整个课程要求学员完成55个学分,首两年专注课业和论文筹备工作,之后两年则着重论文研究和短期住校学习计划。
课程学术主任郑少辉教授称:「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学员的应用商业研究能力,掌握不同商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趋势。学员可受惠于本校的优势,包括国际化的教学团队、备受肯定的研究成就、以跨学科形式探讨新的课题,以及与商界领袖建立联系的机会。」
科大工商管理博士课程致力吸纳有意进修和有抱负的商界精英,让他们接受专业博士培训。入学基本要求包括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为佳)、至少十二年担任管理层的经验,以及高水平的英语能力。课程截止报名日期为2021年5月1日。
课程数据和其他详情可透过以下方式查阅:http://www.dba.ust.hk/
新闻
让人垂涎的食品科学
科大致力发展全人教育,因而设立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课程,透过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承担、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实践抱负。在众多核心课程当中,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情有独钟,因为修读这门课程的学生可以自制面包、曲奇饼、豆腐甚至啤酒,并了解为何油炸食物特别可口。于学生而言,整个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体验。
进行实验时,刘教授(左二)会跟学生一边制作食物,一边引导他们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
这课程的上课地点亦与别不同:在半厨房、半实验室的「课室」里,不仅有煮食炉、烤箱、搅拌机等标准厨房设备,更有宽敞的专用实验室,里面配备了恒温箱、蒸发器和离心机等各类千奇百怪的器具。
身为课程导师的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工程教育副教授刘元帅强调:「我在第一堂课便清楚指出:我们会一起烹调食物,但不要把课程看成烹饪班!这是化学工程实验室,不是厨房。」
进行实验时,刘教授会跟学生一边制作食物,一边引导他们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做面包为例,他会示范和解释一些有趣现象:面团是怎样发酵的? 揉捏过程如何令面包皮和面包心达致最佳质感?
他说:「同样重要的是,当学生明白到制作曲奇饼需要用上大量砂糖,便可透过这个实验过程去探讨健康饮食。」品尝是制作食物的终极目标,不可或缺,因此,上课时虽然一般禁止饮食,但这门课程却是例外。
新闻
全力投身科研事业
黎敏慧在香港中学文凭试考获七科最高的5**佳绩,获两家国际顶尖大学录取乃是意料中事,但立志成为科学家的她却出人意表地放弃海外升学机会,选择留港攻读科大理学院的国际科研课程(IRE),
黎敏慧选择留港攻读科大理学院的国际科研课程(IRE),全因她深信这个独一无二的课程能让自己提早接触研究工作。
全因她深信这个独一无二的课程能让自己提早接触研究工作,相比其他同样有志投身科研事业的学生更具发展优势。
IRE课程由理学院于2013年推出,旨在让成绩卓越的本科生参与国际尖端研究,及早助他们发展研究技能。
理学院副院长兼IRE 课程主任梁伯和教授解释:「这个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让热衷研究工作的本科生亲身参与科研项目。环顾全球,通常只有研究生课程才会有这样的机会。 」
他续指:「优质的研究生课程收生门槛高,全球各地竞争激烈。让我们的学生提早接触世界级研究,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优势,在芸芸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阅读相关文章: 认识社会学的治疗价值

新闻
与抑郁共舞
不少备受尊敬的学者鲜有向同事、学生,甚至陌生人谈及自己的心结和挣扎。任教于管理学系和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并在最近荣获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卓越教学奖(研究院组别)的霍士德教授,便决定分享自己数十年来对抗抑郁症的心路历程,希望洗刷精神疾病背负的污名,鼓励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勇敢求助。
霍教授(左)荣获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卓越教学奖(研究院组别)。
面带微笑的霍教授说:「抑郁症对生活的影响无孔不入—做事的动力、出门的意欲,连饮食、说话,甚至与人相处的方式,都会变得很不一样。这就像在泥滩上跑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特别吃力。假如不了解我的背景,相信大部分人也看不出我有抑郁症!」
霍教授形容自己是「功能性抑郁」—即表面大致与常人无异,但内心长期与情绪交战。谈及此病的原委,他归因于自己的一半华人血统,让他小时候在白人为主的国家生活期间经常给其他小孩吐口水,甚至从学校跟踪回家。他忆述:「我的抑郁症其实源于种族欺凌。当年我跟随家人从新西兰移居北美时只有九岁。而当时的美国和加拿大,种族之间缺乏包容﹐导致我在成长阶段不时受人欺凌。」
自此,抑郁症变成恶性循环,霍教授更会「自我欺凌」,对自己十分苛刻,越陷越深。深受父亲猝逝、第一名孩子夭折、失去终身教职、跟妻子离婚等连串不幸事件打击下,结果他在服食抗抑郁药物的同时,倚靠买醉和安眠药度日。他曾尝试戒掉滥药的习惯,可是那段时期他感到更为孤独无助。他说:「我当时的情绪极度不稳,更不断自责,直到踏入三十岁才开始寻求协助。」
2019

新闻
认识社会学的治疗价值
上过社会科学部谷志良教授的课,都知道在课室内关掉和收起一切电子产品是金科玉律 — 纵然使用手提或平板计算机抄录笔记,也在禁止之列。对此,谷教授有其独特见解:互联网虽然是教师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手提电子通讯产品可严重干扰课堂学习。学生最初或许对此心生抗拒,但却鲜有投诉。这是因为谷教授在堂上安排了大量意见调查、问答比赛、模拟、讨论等具互动性的学习活动,同样地引人入胜,让同学全情投入课堂。
虽然规矩森严,但这位社会科学教育副教授却是科大最受学生敬爱的老师之一。其「从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结合「反转教室」授课模式,深受同学欢迎。举例说,他会要求同学监察自己的消费习惯,看看一个家庭能否倚赖最低工资过活,或透过分析传媒及社交媒体了解性别歧视问题,此举有助同学借着阅读或亲身经历对社会议题产生概念。
正是对春风化雨的热诚,以及在持续改良和革新授课方法上的贡献,使谷教授获颁本年度科大「祁敖卓越教学服务奖章」。此奖每年都会颁发予一位长期尽心教学、矢志追求卓越、循循善诱、启导后学和激励他人持续向前的杰出教员。
谷教授热爱社会学,大概很难想象他当年在英国杜伦大学修业之初,其实极之讨厌这个学科。少年时期的他满腔理想,立志成为社工,修读社会学,就是相信这学位有助自己圆梦,岂知事与愿违。他忆述:「社会学最初给我的印象,就是非常抽象,只谈理论,流于意识形态。」直至发现社会学以人为本的一面,尤其是民族志,他才开始懂得欣赏这学科的实用价值。谷教授其后负笈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取得社会学硕士及博士学位,自此投身社会学的教学工作。
谷教授1992年首次加入科大,其后一度外闯增广见闻。他于2008年回归科大,致力优化社会科学课程,使之更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他说:「相对教授社会科学作为一门技巧,我更关心其治疗价值。」
谷教授直言,学生与普通人一样,令他们担忧和不安的事情多不胜数:学业成绩、工作、金钱、家庭、友情。 他集中教导同学「从大局着眼」,并「注意自己的行为怎样影响他人」。他解释:「对社会学有认识的人,明白自己的行为和决定都受到历史、习俗、群体和社会形势左右。人的选择有限,人性更有软弱的一面,我们需要在缺乏完整信息的情况下行事。社会学不但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也让我们培养同理心。」
新闻
科大举办一连串活动支持香港金融科技周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科大商学院)宣布为学生和业界推出一连串活动,以示对今天开展的香港金融科技周全力支持。
作为投资推广署金融科技周的周边活动,科大商学院伙拍香港金融科技协会,于11月1日率先举办行业研讨会。活动主题为《银行4.0与金融服务之未来》,邀请到五位行业专家,讨论最新科技发展及其对银行和金融服务界的影响。活动于科大商学院中环中心举行,吸引超过一百位校友和业界人士参与。
紧接研讨会的另一项活动于11月2至3日在科大校内举行,活动名为Bizkathon@HKUST,是香港首个虚拟银行黑客松,欢迎香港专上院校所有学生和校友参赛,共吸引了25支队伍、超过120人参与。具金融科技背景的校友和业界人士为参赛队伍提供意见,协助各队在24小时内制订创新方案,帮助虚拟银行取得客户信任,并提供自动化运作建议。比赛获三间虚拟银行赞助,分别是平安壹账通银行、WeLab和众安银行。活动令参赛者有机会打好基础,共同迎接香港虚拟银行服务,并提早建立行内人脉。
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身兼一项由研资局拨款的主要金融科技研究项目负责人,他表示:「商学院乐意分担推广金融科技发展的重任。金融科技涉及跨学科专业,作为一所科技学府下的商学院,我们处于有利位置推动业界知识,并为金融业培育新一代人才。」
除了以上已举办的项目外,作为配合香港金融科技周的压轴活动,科大商学院将与HashKey Digital Asset Group携手于11月22至23日为学生举办另一项比赛 ─ 区块链商业挑战赛。从事区块链研究的HashKey总部位于香港,在金融科技界具领导地位。是次活动旨在加深参赛者对区块链科技及其应用的认识,欢迎科大以至其他本地大学的团队参与。挑战赛将为有志从事金融科技工作的学生提供了解行业的良机,并促进香港金融科技发展。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
香港科大商学院是一所年轻、创新和致力推动全球商学教育的学院。其卓越的研究成就和高质教学课程,广获各界认同,并于全球排名榜上名列前茅。有关商学院更多资料,请浏览www.bm.ust.hk。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伙拍微软 推出香港首个AI相关工商管理硕士选修科
微软香港今日宣布与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科大商学院)合作推出香港首个设有AI(人工智能)选修科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课程可协助企业管理层和机构培养重要技能、知识及文化,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做好准备。该课程内容为微软全球人工智能商学院(AI Business School)旗下的项目之一,由微软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合作编写,为学生提供以AI革新商业模式的新思维。为科大商学院MBA学生提供的AI课程将于2020年初正式在香港推出。本地企业和机构的管理人员亦将有机会透过科大的行政人员公开课程修读相关课程,为迈向AI时代作好准备。历代的工业革命成功推动社会和企业就工业技术的发展需要,改变原有生活和工作模式。同样地,要在AI及数据主导的数码时代取得成功,企业必须拥有一套相应的专业技能。微软与国际数据信息( IDC )近期进行的一项研究《 迎接未来商业:利用AI 评估亚太增长潜力》 指出,尽管87%的企业表示在未来会优先协助员工学习新技能和重新培训他们,但仍有 73%的企业尚未开始推行相应的培训计划。除此以外,报告亦指企业管理层亦必须抱有持续进修学习的态度,以确保能在瞬息万变的AI时代下克服各种挑战。微软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陈珊珊女士表示:「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决定性的科技和发展要素。随着各种机器和系统日益进化,智能协作效能亦不断提升,这改写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同时亦意味着文化将迎来转变。在数码时代下,AI的应用将成为本地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根基。我们很高兴能与全球顶尖学府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帮助香港企业管理层装备技能,成就他们在AI 时代取得成功。」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亦表示:「我们正在见证AI如何为企业员工和工作环境带来彻底改变。同时,我们亦留意到越来越多MBA同学对AI如何优化商业决策、过程及生产力感兴趣。透过与全球AI 技术领航者微软合作,相信定能协助同学充分掌握及释放AI的潜力。」
新闻
以土木工程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去年,香港有港珠澳大桥及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两项超大型基建落成,另外六个项目则在施工阶段。无论公路或铁路,公共服务一般少不了土木工程师的参与,但土木工程学与市民生常日活的密切关系,却或许非修读其他学科的学生所能尽知。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的胡惟忠教授深知,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对土木工程学一无所知的年轻学子,更须尽力协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胡教授于2016年初接掌「土木工程与现代社会」课程后,这项「共同核心课程」已跃升为科大最实用、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不论修读什么本科,同学都可以从中了解如何透过土本工程解决香港的迫切问题。
有此成绩,当然绝非幸致。授课者除了要对科目有深厚认识,亦须充满教学热诚。胡教授两者兼备,在2014至2017年间,更连续三年成为学系内获本科生给予最高评分的老师;因此,他最近获大学颁发「2018年共同核心课程卓越教学奖」,实至名归。
修读上述核心课程的学生接近二百人,专长各异。为了增强同学的学习兴趣,胡教授制定课程范围时,必须超越平常的土木工程课题,甚至要花时间逐一细心了解学生的背景,设定适合他们的专题研习,因材施教。其课程内容全面,涵盖不同范畴,而且与时并进,触及有关城市规划及发展、法律及政策事宜、财务分析等最新知识。
举例说,由于兴建沙中线土瓜湾站,当区居民忧虑沉降问题会危害其物业的结构安全。为了让学生了解沉降的真正含意,胡教授带领他们到土瓜湾站附近不同地点量度沉降幅度,搜集第一手资料。在他眼中,这是「体验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胡教授认为不管学生主修什么科目或毕业后有何志向,掌握基本土木工程知识,对自己以至香港皆有好处。他说:「我讲解的土木工程和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怎样处理房屋短缺、楼价过高等社会问题。归根究柢,这些现象是因政府高地价政策和物业发展成本昂贵而起。一方面降低发展商须要支付的地价,另一方面让置业者分三十至四十年向政府补回地价余额,如此一来,港人既可自置居所,政府亦不致损失卖地收益,是真正的双赢方案。」学生通过小组专题研习方式应对真实个案,不但可以获取实用经验,亦能窥探如何学以致用,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