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闻
跨学科,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生命科学
科大研究团队研发创新显微镜平台 揭示骨骼肌再生中的复杂动态过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个由双镭射非线性光学显微镜构成的先进平台,以研究肌卫星细胞在肌肉再生过程中的动态。透过这项突破性技术,团队发现了肌卫星细胞在肌肉修复中的新行为机制,有助进一步推动研发针对肌肉相关疾病的标靶治疗策略。 骨骼肌的再生过程依赖肌卫星细胞与各种细胞成分之间的复杂协作。当肌肉受伤时,随着肌卫星细胞的激活,髓系细胞会迁移到伤口处。以往有研究已发现在肌肉微环境中静止肌卫星细胞的形态异质性,这些细胞透过建立特异的细胞黏附和空间排列,以维持其静止状态。然而,由于缺乏适合的活体动物成像技术,研究人员难以分析肌卫星细胞与髓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近日,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瞿佳男的团队开展跨学科合作,研发出一个双镭射多模式非线性光学显微镜平台,可对活体骨骼肌中各种细胞类型和结构进行高解析度成像,并由科大生命科学部教授邬振国的团队提供肌肉生物学和再生过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利用这项创新成像技术,他们的联合研究为控制肌肉再生的复杂过程提出新见解。当中有趣的是,这项研究颠覆了普遍认为非肌源性细胞是激活肌卫星细胞的主要驱动因素的想法。团队发现肌卫星细胞具备一种内在能力,可以在不依赖非肌源性细胞外部信号的情况下,感知和回应再生信号。 研究亦分析了髓系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在调节肌卫星细胞行为中的作用。团队发现巨噬细胞对肌卫星细胞的激活并非必需,不过在肌肉再生过程中,巨噬细胞为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挥关键作用。巨噬细胞的减少导致再生过程中肌卫星细胞分裂受损和肌肉纤维化增加,显示它们在促进有效肌肉再生方面具有阶段依赖性的作用。 此外,研究探讨了非肌源性细胞与肌卫星细胞之间的即时相互作用。这两种细胞类型之间的持续物理接触对于肌卫星细胞的激活或细胞分裂并非必要,反而是非肌肉细胞的旁分泌信号似乎能调节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这反映了非肌肉细胞分泌因子在协调肌卫星细胞再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瞿教授表示:「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这项研究为肌肉再生中复杂的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全面的学术探讨,揭示肌卫星细胞行为的新方向。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了解肌肉再生过程中的复杂动态,对未来研发肌肉相关疾病的标靶治疗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新闻
科大公布虚拟资产意见调查 揭示公众投资取态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科大商学院)今天发布有关虚拟资产注1投资取态的公众意见调查结果。调查发现,9月中发生加密货币平台涉嫌金融诈骗事件后,41%的香港人表示无意持有任何种类的虚拟资产,比例较事件之前增加12个百分点。 此为科大商学院今天发布的调查所得的重要结果之一。该调查分为两阶段进行,旨在就包括投资经验及意向,以及监管措施等虚拟资产相关题目,了解香港市民的意见。调查发现,事件发生后,约两成受访者表示未来有意持有虚拟资产,较事件之前减少五个百分点。 首阶段调查于2023年4月24日至5月23日进行,访问了逾 5,700 名成年市民。为了重新评估市民在事件发生后的看法, 科大商学院于9月28日至10月20日进行为期三周的第二阶段调查,截至10月5日已访问2,200名市民注2。 调查结果显示,约 84% 的受访者曾听说过虚拟资产,当中有约 27% 目前持有或曾经持有虚拟资产。受访者接收虚拟资产相关信息,最重要的三个渠道分别为「其他网络资源,例如网页、 网志、 播客、网上视频」(23%)、「社交媒体」(21%)﹐以及「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18%)。 就调查结果,科大商学院副院长黄昊教授表示,最近的金融事件不但引起大众对虚拟资产及相关监管事宜的关注,亦导致相关资产的投资意欲偏向保守。 「虚拟资产作为新兴资产类别,具备潜力促进金融业的创新及增长,惟于香港及海外的市场事件显示,这类资产亦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带来重大风险及挑战。」 首阶段调查的结果亦显示,加密交易所(61%)是受访者最常选择用作持有虚拟资产的媒介。受访者最有兴趣持有的虚拟资产类别是比特币(73%),其次是非同质化代币(24%)及以太币(21%)。 有意投资虚拟资产的受访者,大多数(逾八成)表示投资金额不会高于五万港元。在投资虚拟资产时,受访者倾向直接拥有代币及投资交易所买卖基金,而非投资虚拟资产的衍生产品或投资从事加密领域的企业。 有关虚拟资产监管方面,事件发生后,约 57% 的受访者表示知悉香港监管当局将要求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包括加密货币交易所),需要取得牌照才可以在香港营运,较事件前增加 15 个百分点。
新闻
科大领导团队研发机器学习模型CELLO2 揭示脑胶质瘤演化的预测因素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近日揭示了原发性脑肿瘤在接受治疗时的恶化机制,并研究出一套人工智能模型,可预测脑癌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进程和结果,为改善病人管理策略以及实施精准肿瘤治疗提供新方向。 弥漫性脑胶质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一般透过手术,并结合放射治疗与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替莫唑胺(TMZ)进行治疗。然而,TMZ化疗往往只可延长患者约三个月的寿命,因为几乎所有患者都会面对脑胶质瘤复发的问题,而医学界至今仍未厘清这套标准疗法促使脑胶质瘤恶化的分子机制。 为解开这个谜团,由科大生命科学部和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夏利莱夫人生命科学副教授王吉光领导的研究团队,全面分析了544位脑胶质瘤患者的肿瘤分子样本和临床数据,当中包括182名东亚患者,以辨识不同种类脑胶质瘤演化的基因组和转录组预测因子。
新闻
科大学生3D打印制作月饼庆中秋
明天就是中秋节,除了赏月外,当然少不了要吃月饼。近日,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一班综合系统与设计学系的博士生,于助理教授李桂君的带领下,炮制出全港首批利用3D打印技术印制的月饼。这批紫薯及奶黄口味的月饼,印有科大校徽。该食物打印机由团队设计,除可印制月饼,亦可制作包括曲奇或蛋糕等甜品。 打印机现时只需十分钟便能印制一个月饼,未来更可进一步缩短至五分钟左右。过程无需借助模具创作复杂的图案和形状,食物材料及份量亦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和营养需要度身订做。团队将为打印机注入加热功能,并已就此技术申请专利。目前市面的3D打印机只能印制肉类或朱古力等无需加工食物,未来新型打印机所制造的食物将无需另外加热便可食用,实现「一条龙」3D打印兼烹调处理,大大减少制作时间。
香港科大故事
让肺癌病人免受第二刀之苦
科大研发了一种崭新的细胞成像技术,只需三分钟便能产生准确的图像,协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快而准地找出癌细胞位置,让病人免受再次开刀之苦。
Geotechnical expert Prof. Zhang Limin: the profound personal impact of work related to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led to his pioneering role in the emerging science of multi-risk emergency management
香港科大故事
工程学, 土木及环境工程, 土力工程学, 研究
Digitalizing Disasters to Counter Climate Change(只供英文版本)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that often trigger further dangers, School of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s are setting out to develop a pioneering city-scale slope digital twin to boost forecasting,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Hong Kong’s number one natural hazard: landslides.
新闻
财务工程学及风险管理, 绿色金融, 企业管理
科大与汇丰展开为期一周假设性的数码港元试验
该项目示范了学术界和私营机构透过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和试验在香港应用央行数码货币。
新闻
飞机及航空工程
「香港科大 ─ 雄彬一号」卫星顺利升空
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科大与长光卫星的合作正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