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闻
网上募投的成功要诀
新冠肺炎肆虐,大量亲身列席会议和商贸展览因而被迫取消或改以网上形式举行,无数创业家只能透过互联网向投资者、业务伙件及客户进行募资活动,让公司持续发展。专门开发一种能实时将手语翻译成语言的腕带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尖思科研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兼行政总裁陈柏衡,正是当中一员。然而,对于怎样通过网上会议让对方眼前一亮,大多数人都是茫无头绪。有鉴于此,科大技术转移中心及创业中心携手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技巧。
培训讲座旨在帮助新进创业家掌握网上募投的致胜演讲技巧和策略。
两者最近与维港投资合作,安排20家与科大有联系的初创企业参与全新的创业指导计划。维港投资是香港的创投公司,集中投资从事科技或革新技术的初创企业。是次计划是该公司首次与本地大学合作。
指导计划旨在帮助新进创业家掌握网上募投的致胜演讲技巧和策略。即使是经验老到的管理人员,也不一定懂得基本网上推销技巧,例如怎样在视像会议中与对方产生眼神接触,以及吸引大量网上观众,这些都是关键知识。
新闻
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0 实践科技创新创业理念
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今年踏入十周年,参赛队伍亦创歷来新高。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学生、教职员和校友组成的三支胜出团队,将於今年稍后与来自澳门、北京、广州、深圳、佛山、中山和长三角其他七个赛区的获奖队伍进行总决赛。
右起:赛百思科技代表黄嘉钱、科大创业中心主任陈双幸教授、以及遨天医疗科技代表黄子维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张艷。
受疫情影响,大赛今年首次移师网上举行,共吸引了151个参赛队伍,比去年增加逾29%,并创十年新高。科大為提升参与度以及团队多元化,特别设置网上配对平台,协助科大成员寻找大学以外的合作伙伴。
科大今年还新引入了「最佳视频奖」环节,吸引超过2,000人投票选出最佳的项目简介视频。入围决赛团队的最后角逐环节,也首次透过网上进行。
新闻
斜杠新一代的职涯致胜之道
以电视节目主持及「网红」身份闯出名堂的袁学谦,是科大2012年工商管理学士毕业生,主修市场营销。除了进军饮食业,他也是艺人及制作公司老板,在电视上拥有自己的旅游节目,北至俄罗斯,南抵南非,足迹遍及五湖四海。
学谦名符其实是「斜杠族」(slashie) 这个新兴职业模式的先驱。
学谦名符其实是「斜杠族」(slashie) 这个新兴职业模式的先驱。所谓斜杠族,泛指身怀不同才能、同时发展多重职业的人,而其一连串的头衔则会用斜杠(slash)分隔,以资识别。
就读科大期间,学谦已经听从教授和就业辅导员的意见,尽量在不同场合磨练社交技巧。他一边求学,一边为收费电视台担任主持,充分显露其一身多任的潜能。

新闻
付出时间助人自助
梁嘉宝是科大 2010年工商管理学系校友,毕业后任职国际投资银行分析员时,已清楚自己无意长期在财经界发展。对她来说,促成更多人投身义务工作、培育儿童和青少年,当中的满足感尤胜为旁人眼中的理想事业拼搏。这念头很快驱使她另起炉灶,踏上创业之路,好让她能够推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并联同友人黄雪儿一起争取曝光机会及构思新主意。
两人自此联袂参与联谊活动,希望藉此拓展人脉、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两位年轻女士对于要主动接触素未谋面的业界领袖感到困难。她俩深明这种感觉非她们独有:像两人般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虽然渴望发展事业,但却缺少可以给予意见的人生导师。
在2014年的一次活动上碰钉后,两人一边工作,一边建立副业 Time Auction,希望撮合有心人与自己景仰的前辈见面,从中学习,并鼓励多些人参与义务工作。她们很快整理出一张杰出人士名单,并向对方发出邀请电邮,短短两周,当中便有六、七人答允担任演讲嘉宾。
要与城中备受尊重的成功专业人士见面,参加者无需捐款,但必须在自选的慈善机构参与最少10小时义务工作。
度过四年投行岁月后,嘉宝在一家初创传媒公司工作两年,从事产品推广。 每天,她总会抽出一点时间处理Time Auction的业务,以最少的预算举办活动,宣传工作由自己一手包办,绝对是「由零开始」。她说:「起初,你总会问自己,究竟是不是行对了路? 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很多人倾向追求稳定而非变量 — 说到底,最重要清楚自己的心意和期望,不同人对此会有不同答案。」
小妮子的坚持渐渐取得成果,愿意支持和拨出时间的人与日俱增。到了2017年初,她们正式将 Time Auction注册为慈善机构,并获得两位捐款人慷慨解囊。 嘉宝于是辞去正职,把全副心神放到Time Auction上。有了捐款,公司得以聘请两名全职职员,加上义工帮忙,现时每月举行的活动增至七至八个。有时候,参加者需要视乎活动类型支付费用,以弥补场地及食物成本。
2019
新闻
追寻非一般的医学梦
中学时期的黄嘉钱立志行医,但公开考试成绩不如预期,粉碎了他悬壶济世的梦想。不过,俗言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年试场失意,反而为小伙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宝贵机遇。
嘉钱最后获科大录取,攻读生物化学及细胞生物学,其后继续深造,刚于今年完成科技领导及创业哲学硕士课程。修读硕士期间,他偶然读到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孙飞教授一篇有关智慧水凝胶的论文。在医学界,智能水凝胶又名「软物质」,通常用于药物递送、干细胞治疗等生物医学范畴。
传统水凝胶以合成聚合物或生物提取物(如动物胶原)制造,或会引致敏感;由孙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水凝胶,成份却与人体组织极为相似,可盛载活细胞进入人体,尽量减低敏感和人体免疫排斥的反应,令问题得以解决。
嘉钱深信这项科技大有潜力转变成商品,于是毛遂自荐,直接与孙教授商谈合作,结果双方一拍即合。
这次合作,不仅助嘉钱踏上企业家之路,亦使他终于得偿心愿,贡献医学界。孙教授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学生王日和杨中光。两人分别为生物工程学博士与化学及生物分子工程学博士,现时同为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的博士后研究员。今年初,他们共同创办了取名SPES Tech的生物工程初创企业,利用其水凝胶产品 「LitGel」研发新一代疗法,并由孙教授担任公司主席及首席科学顾问。
团队不仅在今年5月赢得第5届香港大学生创新及创业大赛的「创新项目特等奖」,也在4月份入选「默克中国加速器计划」( Merck Accelerator China Program)的六强初创公司之一。最近,他们更获得为期4年的香港科技园「生物医药科技培育计划」批出暂准资助许可,符合所有条件后,公司将可获最多600万港元产品研发拨款。
一切成就得来不易。像他们这类初尝营商滋味的新手企业家,纵使拥有杰出发明,但从创业到成长阶段,却往往缺乏必需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嘉钱说:「科研上,科大对我帮助很大,这对确立公司的发展方向非常重要。」
为扶持像他们这类初创企业家,科大提供了所需的实验室及尖端设备让他们进行实验和测试。大学或学院亦不时举办合作项目,尽量为团队开拓产品应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