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香港科大与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新闻
香港科大与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平发展基金)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深化产学研协作,携手推动新能源科技领域的创科研究。是次合作将结合科大的世界级科研实力与和平发展基金的市场经验,转化研究成果为商业化应用,促进新能源科技及可持续发展,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订下的碳中和目标。 签署仪式日前于科大举行。在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与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及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总会会长卢文端博士见证下,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及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席卢金荣博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就支持能源科技创新,探索科研成果转化及拓展合作网络开展深度合作。 产学研协作 共创绿色未来 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表示:「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重要课题。透过是次合作,科大与和平发展基金携手推动尖端科研,包括下一代能源储存、可再生能源及系统优化解决方案等,并配合产业的可扩展性,直接支持国家的重点策略,使香港成为全球能源创新的领导者。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所致力推动突破,以提升能源韧性、减低碳强度,并为大湾区发展为全球绿色创新枢纽作出贡献。和平发展基金拥有丰富资源及深厚背景、广泛的商业网络,以及立足港澳台侨、服务和平发展的远大使命,将为科大的科研项成果落地,提供坚实支持。」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及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席卢金荣博士表示:「作为拥有丰富基金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成功投资及孵化多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我们期待双方合作能发挥所长,并配合特区政府创科政策,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及探索更多创新能源方案,成功达至政、产、学、研、投协作,让更多实验室成果走向市场,为香港以至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科大成立潘乐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引领气候创新    共创永续未来
新闻
研究及科技, 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 社区, 研究
科大成立潘乐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正式成立潘乐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此项目具有革新意义,旨在加速气候韧性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及提供创新的政策方案。中心在潘乐陶慈善基金创办人潘乐陶博士工程师的慷慨捐助下成立,汇聚科大于气候科学、先进模拟系统、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才,为全球政府、产业界与社会提供可拓展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来自欧洲、美国、韩国和中国内地等顶尖学府的知名学者,以及政府与学术界领袖均云集于研究中心的成立典礼上。开幕仪式更邀得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先生、潘乐陶博士及工程师,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以及研究中心主任陆萌茜教授一同主礼。 以科研驱动实质变革 研究中心致力推动跨领域合作,并提供以科技为本的解决方案,增强社会抵御气候威胁的能力。该中心的核心使命是结合前沿科学研究与政策及产业需求,强化世界各地社群应对气候转变的影响及降低气候转变带来的风险。 初步重点研究领域:
“I am an HKUSTer” Series: From a Student in Need to an Entrepreneur Giving Back
香港科大故事
校友, 创业, 联系
「我是科大人」系列:从受助到助人——科大校友以善心回馈社会
生于基层家庭,科大校友曾建中(Terry)现任手机游戏公司 Madhead 的行政总裁,其代表作《神魔之塔》风靡无数玩家,下载量超过2,300万次,并与多部人气动画合作。尽管事业有成,Terry始终心系科大。 Terry身兼校友、校董会成员及捐款人,对科大情深义重。在他办公室里,他最珍视的是一封20年前的科大信函,记录着母校于他家逢变故时提供的紧急援助。 Terry拿着信件,回忆道:「爸爸在我快将毕业时突然离世,科大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向我们发放一笔紧急经济援助 。我一直铭记并感激科大对我们一家人的支持 。这封信至今仍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Terry与同为科大校友的弟弟 Terence 一直心存感恩,并于2016年捐款成立「学生紧急援助基金」,帮助遭遇突发经济困难的学生,延续当年母校对他们的帮助。 被问到若时光能倒流,Terry还会选择入读科大吗?他的回答坚定有力:「当然一定会!」 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位科大人如何将感恩化为传承,惠及更多学子。  
HKUST President Prof. Nancy IP (third left) and our honourable guests ExCo Member and Haven of Hope CEO Dr. LAM Ching-Choi (second right), ExCo Member Mr. Tommy Cheung (first left), Under Secretary for Labour and Welfare Mr. HO Kai-Ming (second left) and District Officer (Wong Tai Sin) Mr. Thomas WU (first right) led our student and staff volunteers to serve the soft-textured dim sum from traditional dim sum carts.
新闻
社区参与, 研究及科技, 友待长者, 医疗健康科技
叹茶共乐:科大爱心软餐活动
旧式点心车今日重现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园的中式茶楼,盛载着精緻软餐及传统点心的怀旧点心车,为有吞咽困难的长者、照顾者以及其他合共百多名宾客,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饮茶体验。 一众科大高层管理人员与活动贵宾牵头,与学生和教职员义工队共同化身茶楼侍应,为客人送上美味点心,两所科大初创公司亦同场展示了如何透过科技创新,提升长者生活质素。 吞咽困难是常见的长者健康问题,成因包括身体机能退化或疾病,例如中风、认知障碍、柏金逊症和癌症等。本地研究显示,约六成居住于院舍、以及四成接受日间护老服务的长者,均面对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由于担心于公众地方进食时呛到引起尴尬,许多长者往往避免外出用膳,令他们难以与家人一起外出用膳。 为提升社会对此议题的关注,并促进长者的身心健康,科大联同乐龄社企「Project Futurus」及基督教灵实协会携手举办活动,透过提供软餐点心、科技示范及音乐表演,为长者缔造难忘的「饮茶」回忆。 活动主礼嘉宾﹕行政会议成员暨基督教灵实协会行政总裁林正财医生、行政会议成员暨立法会议员张宇人先生、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先生、黄大仙民政事务专员胡钜华先生,以及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与40对长者及其照顾者一同享受别具意义的一餐,其间更即场在台上参与软餐制作示范,亲身体验制作软餐的挑战。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很高兴看到一众长者及其照顾者与科大义工聚首一堂,她表示﹕「对吞咽困难的长者来说,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软餐点心,不仅能够唤起回忆中的滋味,更满载幸福与关怀。今天,科大的学生及校友利用科技,提升软餐的制作效率及营养,正正展示医疗及健康科技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潜能。香港是全球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我们不但要追求长寿、更要活得健康。」 
「我是科大人」系列:南北小厨媚姐——用心筑就三十载科大情
香港科大故事
社区, 联系
「我是科大人」系列:南北小厨媚姐——用心筑就三十载科大情
三十多年来,媚姐的身影一直默默穿梭于科大校园,用体贴入微的真诚服务串联起几代科大人的集体回忆。媚姐任职于科大中餐厅南北小厨,三十年如一日地迎接客人、冲茶备餐,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早已成为她与科大师生校友建立感情的独特方式,凝聚科大社群。 自创校初期便加入科大中餐厅的媚姐,见证了大学逐步发展成今天这所卓越学府的历程。她的贡献远不止于一名普通员工,她用温度和态度默默滋养着科大这个大家庭,让科大人在袅袅茶香间获得家的温暖。 在本次专访中,媚姐细数她在科大的点滴岁月,分享珍贵回忆和深厚情谊。她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每一分贡献都能留下印记,筑就科大团结友爱的社群。请即观看媚姐与科大的故事!
香港科大故事
可持续性, 智慧校园, 智慧城市, 可持续智慧校园
智胜风暴:气候专家冀身体力行 助城市应对极端天气
在香港,每逢盛夏的台风季节,可能会遇上山泥倾泻、内涝、塌树等状况,场面有时令人触目惊心。而过去10年间,极端降雨也更频繁袭港,其强度甚至超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的程度。这个趋势正好揭示全球暖化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安全的影响日增,让我们不禁反思:在面对大自然的怒号时,应当如何做好准备? 气候专家陈飞教授为此积极寻求解决方案。2024年,他加入科大担任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副主任。陈教授曾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工作逾28年,现时在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身兼要职,开发可预测多重灾害的崭新天气预警系统,务求助大湾区及东南亚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冲击。 「香港对暴雨天气并不陌生,而且拥有健全的经济基建设施和密集人口,是针对极端天气试验不同创新方案的理想城市,从而助提升其他东南亚超大城市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陈教授解释:「我们可先在这里建立预警机制,然后让曼谷、吉隆坡等城市借鉴。」   暴雨可引发山泥倾泻,堵塞车道和街道,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对公众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跨界协作    各司其职 陈教授现正构思将人工智能(AI)技术融入预警系统,以提升其天气预测能力。然而,这个系统并不仅限于发放天气警报,更重要的是集合政府部门、研究人员及非牟利机构的资源和专业知识,促成跨界合作。

2024

新闻
科大率先推出公营大学首个官方弹性工作地点政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致力推行灵活及家庭友好政策,以建立包容及关爱雇员的工作环境。科大最近推出每周弹性遥距工作日和特别假期,旨在增强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并促进以雇员为本文化。自2019冠状病毒大流行以来,遥距工作逐渐普及化。科大认识到日新月异的科技对现代工作环境的影响,遂率先就弹性工作地点正式制定政策,并成为第一所建立弹性工作政策的政府资助大学,作为吸引和挽留杰出人才策略中的一环。自今年十月起,科大员工可依据其工作性质,选择每周一天遥距工作。与此同时,为鼓励员工参与更多社区活动,科大亦提供每年四天的特别假期,让他们参与跟健康、多元、平等机会或社会服务相关的活动,以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并增强团队凝聚力。教职员可自行组队或参与大学认可的义务工作。自2022年11月实施以来,已有逾170名员工透过特别假期,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包括探访长者、海滩清洁及惜食等。科大计划推出更多举措如植树和厨余回收等,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推动大学的净零排放计划。科大副校长(行政)谭嘉因教授表示:「人才乃大学兴盛的基石。科大矢志吸引和培育世界顶尖人才,而挽留人才更是重中之重。实施弹性遥距工作政策展现了科大构建包容与友善工作环境的决心。我们相信这将有助员工持续进步,为科大追求卓越与创新的精神做出贡献。大学亦期望政策能平衡同事们的工作与家庭岗位责任,最终实现提高生产力及留住顶尖人才的愿景。」科大人力资源处处长黄莺女士表示:「在香港科技大学,我们相信遥距办公是对员工的授权,可以培养信任和合作的文化。我们将员工的福祉放在首位,并创造以雇员为中心的环境。这项措施不仅能促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还能推动生产力和创新,因为我们的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充分支持。」作为一所鼓励多元与创新的研究型大学,科大亦提供一系列旨在支持员工发展的家庭友善政策。例如,女教职员在怀孕及产后休学期间、以及刚为人父母的教员,可获豁免或减少其教学职务;亦会为教职员提供学术休假,让他们专注于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大学每年亦会举办嘉许礼及长期服务奖典礼,以肯定优秀教员在教学、研究和知识转移方面的杰出成就。  
香港科大故事
非物质文化保育:老字号饼店继承人的致胜秘方
如果你曾亲临长洲庆祝太平清醮,那你必定品尝过郭锦记饼店出炉的平安包。今年,这家拥有超过50年历史的老字号饼店在短短一周内便售出高达60,000个平安包,成绩斐然。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香港科技大学校友、郭锦记饼店第二代传人郭宇钿(Martin KWOK)的辛勤付出。他于七年前接手家族生意后,逆转了老字号品牌的命运。然而,Martin 的志向远不止于此,他怀揣着更宏大的抱负——保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拓新视野 科大理学院珍视长洲太平清醮的文化价值,因此今年三月,特地邀请 Martin 回来母校为学院举办的「环球文化交流祭」制作了一座两米高的微型包山。这次活动吸引了校内逾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职员参加,让他们有机会一「尝」平安包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自2011年起,长洲太平清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独具特色的平安包,以艳红的「平安」二字为标志,象征着对长洲岛「风调雨顺,合境平安」的美好祈愿。 Martin为科大理学院的「环球文化交流祭」特制印有「理」字的平安包,寓意「包理平安」,为科大多元化学生社群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