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7

新闻
手语谱写共融乐章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副教授麦鉴荣指出,最近一项调查显示香港约有五万名全聋或听障人士。然而,这个社群所获的支持仍然不足。
麦教授解释:「香港的专业手语翻译员人数偏低,现时只有约54名。」
为解决上述问题,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应届毕业生黎家伟、梁铭方及翁伟超,决定在毕业专题习作中运用于科大所学的知识,为听障人士开发一个应用程序,用户只要把中文句子输入手机,便可翻译成手语示范录像。
麦教授认为这个程序对手语翻译员的训练很有帮助,也方便市民大众与听障人士沟通。他表示:「科大一向热衷回馈社会,这个项目就是一个好例子。」在开发过程中,同学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手语的句式与中文不同。黎家伟指出:「手语中的形容词、副词、数目和发问词一般置于名词后面,而中文一般是置于名词前面。」
为解决上述难题,团队设计了一个配合手语语法的句子拆解算法。翁伟超解释:「我们使用FFmpeg软件进行录像合成,将各手语片段整合,形成完整句子。」由于梁铭方懂得手语,自然便担任了手语录像的主角。梁铭方表示:「我在半年内为超过1,700个手语字词拍摄录像,给我带来难忘的经验。」
如欲了解更多,请按此浏览。

新闻
Solar Energy Shines in Cambodia
To utilize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operational cost of the orphanages, a group of HKUST students from Connect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have spent the last two summers there to help build a solar energy system as the country is shiny for most of the time during the year.

新闻
科大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国际知名的科研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致力建立一个环保校园,并旨在于广泛小区担任领导角色,以实践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概念。
其中值得注意的例子,就是科大在创校之初采用海水制冷技术,为学术大楼中央冷气系统供冷。其后,科大把这项先驱技术扩展至全新落成、楼高八层的郑裕彤楼,透过扩充原有的中央供冷站产能,建立区域性制冷系统,从而达致最高效能和减少碳排放。
上述项目有效节省数百万元的营运成本和减低耗电量,因而得到国际认可,获美国能源工程师学会颁授2016年亚太区年度能源计划大奖。预期这项优化计划可减低郑裕彤楼的每年耗电量达20%至35%,并节省港币150万元的营运及维修费用。
在「科大2020 可持续发展挑战」计划下,科大承诺在2020年或之前减低整个校园的耗电量达10%。这项行动计划旨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社群网络,研发和评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路向,并率先减少能源消耗和固体废物,以及减排温室气体。
自2014/15学年起,科大温室气体排放和整体固体废物量已分别减少逾13%及4%,而废物回收量则增加15%。另外,科大已投放资源落实多项减废计划,而本校学生亦尽展所长,当中「可持续校园领袖计划」的学生环保代表(Eco-reps)举办绿色市集(Green Products Fair)和Lunch Box Go Green等环保活动,藉此于校园内推广可持续发展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