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研究与创新

科大感谢国家科技部托付 三所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正式授牌

致力推动脑神经科学、光电子与沿海城市气候韧性科研创新

#奖项及排名
#研究
group photo

仪式主礼嘉宾:行政长官李家超(前排中)、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前排左四)、中联办主任周霁(前排右四)、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前排右三)与15所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及其代表院校的大学校长﹕包括科大校长玉如教授(二排左五)、副校长(大学拓展)、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电控股可持续发展学教授吴宏伟教授(三排左三)、电子及计算器工程系教授兼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Kristiaan NEYTS教授(前排左二)、电子与计算器工程系讲座教授兼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任范智勇教授(三排左一)等合影留念。

Plaque Presentation Ceremony of SKLNSD

神经系统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行政长官李家超(右二)、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左二)、中联办主任周霁(右一)与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左一)。

Plaque Presentation Ceremony of SKLDOE

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行政长官李家超(右三)、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左三)、中联办主任周霁(右二)、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右一)、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Kristiaan NEYTS教授(左二)、电子与计算器工程系教授、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任范智勇教授(左一)。

Plaque Presentation Ceremony of SKLCRCC

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左三)、行政长官李家超(中)、中联办主任周霁(右三)、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右一)与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电控股可持续发展学教授吴宏伟教授(左一)

A group photo of the HKUST delegation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前排左三)、副校长(大学拓展)吴宏伟教授(前排中)、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前排左二)、Kristiaan NEYTS教授(前排左一)、范智勇教授(前排右三)、电子及计算器工程系蒙民伟博士纳米技术教授和特聘教授兼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主任郭海成教授(前排右二)与科大全国重点实验室代表团合影。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举行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上,获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部)阴和俊部长正式颁授三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牌匾。科大衷心感谢国家科技部,及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创科局)对科大科研发展的持续信任与认可。除两所重组后更名的「神经系统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与「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外,科大亦将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合作新建「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为国家在应对极端天气、提升城市安全与防灾能力等重大需求上提供科技支撑。

国家科技部于2022年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化重组,并于2025年初批准 12 所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组成为「全国重点实验室 」,另新建三所「全国重点实验室 」( 其中一所由两间大学共建)。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已于本年7月1日,正式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科大既完整保留全部原有的重点实验室,又成功获批新建重点实验室的院校。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国家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联办)主任周霁,及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出席了今日的授牌仪式,并与本地五所大学的校长及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和其代表举行座谈会,探讨香港如何凭借优秀人才、创新科研及国际化环境,更好地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大校长兼「神经系统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叶玉如教授,「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Prof. Kristiaan Neyts和联合主任范志勇教授,以及「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双主任之一的吴宏伟教授出席,并参与其后的授牌仪式。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说:「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积极担当国家和全球之间『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在香港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提供重要平台,促进与海内外的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汇聚全球各地的优秀科研人员,助力打造香港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国家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15家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布局建设,是国家对香港科研实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和充分信任,更是中央寄语香港科技界的殷切期望和艰巨使命,希望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强化使命定位,聚焦国家需求背后的科学难题,勇于探索科技前沿无人区。

中联办主任周霁指出,近年有一批国际顶尖的学者、科学家成为了新香港人。他期待香港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并通过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合作项目,集聚,以培养更多国际顶尖人才和创新的团队。

香港创科局局长孙东表示﹕「特区政府在二○二三年年底启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工作,国家科技部在二○二五年一月批准15所在港实验室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我们希望重组后的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能够紧密对接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并大力提升科研水平。我们也希望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积极拓展全球科研合作,同时能够大力培养和吸引全世界的顶尖人才,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贡献力量。」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科大衷心感谢中央政府、国家科技部和香港创科及工业局一直以来对我们的高度信任与托付。科大不仅完成了原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还成功获批新建一所全国重点实验室,这是对科大科研实力的重要认可。重组后的新体系战略定位更清晰,整体布局也更系统、更完善。将全国重点实验室计划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延伸至香港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科学家协同创新,有助于香港充分发挥科研与国际化的独特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同时也为香港融入国家科技事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科大将继续聚焦国家战略需要,致力于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跨学科合作、汇聚海内外高端人才,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升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功能贡献更大力量。」

根据创新科技署安排,每所实验室将获稳定资金支持,大学亦将提供相应配套资源,确保其聚焦国家使命,开展长周期、战略性科研任务。各实验室已制定清晰发展规划与绩效目标,并建立规范管理机制。

立足国家体系,打造科创高地

科大三所获批实验室将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神经系统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为「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获批成立,是香港首个分子神经科学领域及科大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开展前瞻性基础和转化研究,其代表性成果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液诊断技术及全脑基因编辑系统,并获得多项科研经费与跨院校合作计划。实验室于2025年2月顺利完成优化重组,新方向聚焦神经疾病机理、诊疗手段及新技术开发,整合跨学科团队与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
 
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获批成立,致力推动新一代光电技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的创新发展,以满足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关键需求,并有效益地向国内高科技工业界技术转移,以及三地科创规划及人才培养交流。实验室于2025年2月获批过渡为「显示与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后的研究主题将包括:基于钙钛矿的光电材料和器件,有机发光器件,量子点LED(QLED)和纳米棒,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XR),3D显示,基于薄膜晶体管的柔性传感器,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超宽带半导体。
 
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由科大和理大于2025年合建,将聚焦极端天气预测、城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韧性、灾害预警系统等研究方向。实验室将充分发挥科大在岩土工程离心机实验平台的国际领先优势,结合理大在工程与政策管理的专长,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推动建设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沿海城市。

新增实验室构建创新生态   引领区域协同

新增的实验室旨在加城市灾害综合防控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并以保障公共安全及城市绿色发展为目标,有关的科研项目将充份利用科大领先国际的岩土工程离心机群实验平台进行,科大亦将发挥其国际化科研网络以及雄厚的科研优势,与理大共同推进全球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建设,建立完善的沿海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论,发表具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科研人才。

香港的创科生态环境日趋完善,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科大将继续深化国际协作与交流,协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成为汇聚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创新枢纽,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https://www.hkust.edu.hk/) 是国际知名的大学,致力推动创新教学、卓越研究及具影响力的知识转移。科大着重为学生提供全面及跨学科的教学,于《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排名榜2024》中排行第三,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2025》中全球排第19、全港第一。另有 13 个科目跻身《2025 年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50强,其中「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科全球排名第17位,蝉联本地大学之冠。此外,科大在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中,一直位处全球首30名以内,反映毕业生极具竞争力。在研究及创业创新方面,逾八成的科大研究,于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最新的「2020研究评审工作」被评为「国际卓越」或「世界领先」水平。直至2025年5月,科大成员共创立了逾1,800间至今活跃的初创公司,当中包括10间独角兽企业和17间成功退场的公司(上市集资或被并购)。

传媒查询:

郑霭玲

电话:3469 3155

电邮:eunicecheng@ust.hk

 

林淑媛
电话:2358 6313
电邮:anitalam@ust.hk    

注册收取我们的最新消息

了解香港科技大学的最新动态、活动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