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In Memoriam of Professor Neil MICKLEBOROUGH(只供英文版本)
It is with immense sadness that we share the passing of Prof. Neil Mickleborough, a distinguished founding member of our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ho played an absolutely pivotal role in establishing and building the Department. He left us on April 17, 2025.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颁授荣誉大学院士予六位杰出人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向六位杰出人士颁授荣誉大学院士衔,他们分别为陈珊珊女士、张世成先生、麦健辉教授、汤复基博士、王德威教授及周礼栋博士(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序)。荣誉大学院士颁授典礼由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和校长叶玉如教授共同主持。
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赞扬六位荣誉大学院士的卓越成就、对社会的重大贡献以及对科大的鼎力支持。他表示:「科大致力汇聚英才和推动创新。本年获誉的各位院士在其各自领域均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并积极回馈社会。他们秉持与大学使命高度契合的理念,在社会上取得非凡的成就。无论是开拓前沿知识、服务社会还是激励他人,他们的贡献有目共睹,都体现了我校所推崇的崇高典范。我谨代表大学校董会,诚挚欢迎各位荣誉院士加入科大的大家庭,并期待他们未来再创高峰,造福世界。」
校长叶玉如教授亦向各院士致以诚挚的祝贺,并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科大的支持。她说:「本届荣誉院士以开拓求知、追求卓越的精神,树立了当代领袖的卓越典范。他们以无比的热忱与坚毅,透过推动人文智慧与科技创新丰润社会。他们充分彰显科大的核心价值,展现了真正的成就在于为世界带来深远而具意义的改变。他们的成就启发了校内外的新一代,鼓励他们怀抱希望,持续求进,推动世界走向更美好未来。」

新闻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欢迎2025年《施政报告》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对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今日发表的2025年《施政报告》表示热切欢迎,对其中的前瞻性规划深感鼓舞。叶校长特别指出,《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完善创科建设策略布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广留学香港品牌」等重要举措,不仅是香港发展的长远布局,更是推动经济升级转型和扩大顶尖人才库的关键策略,意义深远。科大必将积极支持,并与各界协作,共同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与教育枢纽。
强化创科生态系统
叶校长欢迎《施政报告》从政策创新、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三方面推动香港创科发展。她强调:「创科发展必须以人才为本。香港需汇聚国际专才与本地精英,持续扩大多元人才库,并通过政策创新营造有利于研发和产业化的环境。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开发高协同效应的科研空间,促进产学研跨领域合作。」
科大目前牵头五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覆盖神经科学、智能晶片与系统、人工智能(AI)、智能建造以及太空工程等前沿领域,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校内年初成立的「低空经济研究中心」亦获纳入特区政府「监管沙盒」首批试点,反映政策对新兴领域的有力支持。未来,科大将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深化在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先进材料、新能源、大气和海洋科学及航天科技等关键领域的研究,并与政府及社会各界协同完善创科产业链与高端人才库,积极对接国家「十五五」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助力香港创科实现新突破。
新闻
香港科大与复旦签署合作备忘录 深化策略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复旦大学今天(2025年9月15日)宣布,双方将进一步拓展策略伙伴关系,以促进全球新工程学科的学术交流,并携手建设一所创新中心。双方在科大清水湾校园举行的首届“相辉创新前沿国际论坛”上正式公布相关深化合作的安排。论坛汇聚来自全球近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位顶尖科学家和青年学者,他们就化学及智能材料等题目作分享及交流。活动亮点之一是复旦大学相辉研究院、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与科大工学院共同签署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备忘录。备忘录由科大工学院院长罗康锦教授与复旦大学相辉研究院院长兼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赵东元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并由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及复旦大学副校长汪源源教授作见证。备忘录合作重点:专注新工科:将重点聚焦化学能源、智能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领域。 合作项目:共同打造「复旦–港科大相辉创新前沿国际论坛」等品牌学术活动,作为定期的学术交流平台,并推动教师互聘、科研平台共享等。 人才培育:开展学生交换项目,每学年互派研究生进行交流学习,共享实验室资源,并提供暑期课程、科研实训等多层次培养支持。 区域融合:充分释放沪港双城优势,优先在长三角和大湾区推动技术孵化与成果转化。

新闻
香港科大深化与瑞典合作 推动香港成为中瑞创新战略枢纽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率领的高层代表团,近日完成在瑞典的策略性访问,与当地顶尖的学术及科研机构建立了更深入的合作关系。 此行强化了香港作为瑞典与中国之间科技合作重要桥梁的角色,重点推进生命科学、健康科技、老龄化研究、能源、机器人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创新。
中瑞长期伙伴关系的坚实根基
是次交流乃建基于瑞典与中国之间悠久而稳固的合作关系。数十年来,两国在外交、工业及科学合作上建立了厚实的根基。作为全球创新领导者,瑞典汇聚世界级科研与产业应用的生态系统,与科大推动前沿研究、联系全球创新网络的使命不谋而合。凭借香港的战略地位,科大扮演关键纽带,深度融合瑞典的创新体系与中国的市场及科研资源,促进具影响力的中瑞合作。
瑞典创新优势与科大卓越学术研究及创新发展的协同效应
瑞典一直被誉为全球创新领导者,长期位居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知识型经济体之列。其独特优势源于紧密结合的学术研究、产业创新与政府对战略领域的投资构成的科创生态体系。 科大凭借其世界级的科研实力与注重实效的卓越创新力,成为瑞典科创生态中理想的合作伙伴,与瑞典的优势完美互补。科大在培育独角兽企业方面创下佳绩,而在推动成果转化方面亦表现卓著,尤其在生命科学、健康科技、老龄化研究、能源、机器人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成就斐然。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在这些领域上把前沿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为突破性研发创造强劲的协同效应。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与法国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
投资推广署(投资署)今日(九月十二日)宣布,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由施耐德电气、威立雅、布依格—宝嘉 、一众集思和圣戈班等法国企业组成的企业联盟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一项开创性的楼宇减碳试点项目, 为香港实现二○五○年碳中和目标迈进关键一步,此亦与法国的愿景相符。
是次合作备忘录源自二○二四年四月由「法国团队」发表的绿皮书 ,当中探讨了加速香港于二○五○年前达至碳中和的合作机遇。其后团队进一步制定一个净零碳建筑试点项目提案,并向行政长官李家超提交了建议方案。
该试点项目是绿皮书的一项具体成果,旨在发掘支持香港减碳进程的合作机会。项目将致力提升科大一幢现有建筑物的能源效益,藉此展示公私营协作如何有效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项目亦会引入创新的融资模式及先进的改造技术,为将来广泛应用于类似项目奠下基础 。
项目特点包括:

新闻
香港科大团队研发AI工具 精准预测沿岸海洋健康状况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甘剑平教授(海洋科学系)和杨灿教授(数学系)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AI驱动的工具,名为STIMP,用于诊断沿岸海洋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健康。STIMP引入了一种新范式,能够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从而在大时空尺度上预测叶绿素a(Chl-a)浓度。在对四个全球代表性沿海区域的测试中,STIMP的表现显著优于现有的地球科学工具,将插补的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最高达81.39%,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58.99%。准确的叶绿素-a预测有助于及早检测有害藻华,保护生态系统,并为制订海洋政策提供具数据基础的见解。
沿岸海洋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因为来自陆地的营养盐输入和活跃的水动力过程促成了高生物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然而,沿岸海洋生态系统易受频繁且严重的富营养化、生物地球化学极端事件和缺氧的影响,这些因素严重威胁着沿海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沿海地区的蓝色经济。叶绿素a的浓度是衡量海洋环境整体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利用遥感获得的叶绿素a数据来实现大尺度时空海洋环境质量诊断的数据驱动方法,是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开发基于数据驱动的大尺度时空叶绿素a预测方法仍面临三个挑战:首先,叶绿素时间变化难以捕捉;其次,叶绿素的空间异质性难以建模;第三,观测数据的高缺失率使得时空变化的获取更具挑战性。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科大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先进的AI驱动时空插补与预测(STIMP)模型,用于预测沿岸海洋中的叶绿素a。STIMP将叶绿素a的预测分解为两个连续步骤:1)插补过程,从部分观测数据中重建多个可能得完整时空叶绿素a分布;2)预测过程,基于每个重建的连续且完整的时空叶绿素a分布进行精准预测。通过使用Rubin规则对多次插补和预测过程的结果进行平均,获得最终的叶绿素a预测。透过这种方式,我们的STIMP方法不仅通过对缺失数据的精确插补提高了整体预测性能,还提供了置信区间以量化预测的不确定性。

新闻
「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5」决赛揭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信和集团今日宣布,第十五届「科大 - 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决赛正式揭开序幕。本届赛事汇聚来自香港以及五大洲、22个国家及地区的348支队伍,参赛队伍历来最多,包括来自澳洲、美国、南非、英国、日本、印度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队伍,体现赛事培育新一代创科人才的承诺、并促进本地与国际创业家的合作交流。
约260支科大队伍及90支来自牛津大学、康乃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顶尖学府的学生队伍,将竞逐15个决赛席位及总值逾100万港元的奖金,以创新构想应对实质社会挑战,共同构建可持续未来。科大与信和集团多年来携手合办这项年度赛事,致力培育新一代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他们实践创业梦想,拓展业务规模。
2025年赛事亮点:人工智能与共融
人工智能发展正迅速重塑各行各业,大赛遂于今年首度推出人工智能工作坊,邀请业界专家指导参赛队伍掌握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等技能。本届约三成参赛队伍聚焦研发由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提供的解决方案,属本届参赛项目中占比最多的组别。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在今届赛事中,特别为女性参赛者提供一对一指导,以鼓励女性创业,成功将女性参赛者比例提升至三成以上。
另外,大会今年续设「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奖」(Sustainability Impact Award),旨在鼓励初创和新一代创新者将ESG(环境、社会及管治)理念付诸实践。经过全面评估和遴选,最终入围的六支团队已于八月中旬在北部都会区举办「One North创科 AI 夏令营」中,向公众展示ESG创新应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