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科大于第五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创历史佳绩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第五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再创辉煌。37支参展队伍共夺得38个奖项,包括两个特别大奖、22个金奖 (其中7个为评审团嘉许金奖)、以及多个银奖和铜奖,充分展现科大在包括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先进製造业、新能源技术、航天工程等不同范畴的领先地位。科大今年的获奖数目冠绝往年,再度创下历史佳绩,并领先本地同侪,彰显大学于创新发明方面的领先地位。 在众多获奖项目中,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孙庆平教授领导的团队,获颁特别大奖「Prize of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luj-Napoca – Romania」以及「评判特别嘉许金奖」,其零温室气体弹卡製冰机发明,如取代现时所有商用雪柜,每年预计可减少全球约 650 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另一队荣获特别大奖「Swiss Automobile Club Prize – ACS」以及一项金奖的队伍,则由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毕业生、现职科大(广州)人工智能学域助理教授刘浩所领导,团队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整合即时交通数据,以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流量。 今年,不少参展项目均由科大与政府及业界伙伴共同开发,尽显科大具能力转化科研成果贡献社会。这些跨领域、跨学科的研发,旨在以坚实的科研基础,为全球包括医疗健康、气象预测、交通车流控制、汽车与机械人、洪水预警及乘客出行模式等不同领域所面对的挑战,提供实际解决方案。当中三个研究项目由具海外研究团队参与的两个科大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智能晶片与系统研发中心(ACCESS)」及「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所领导。

新闻
科大举办健康同乐日 展医疗科技 共筑健康社区
医疗科技进步有助提升大众生活质素,但个人身体健康则有赖良好生活习惯。有见及此,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4月11日)举办的第三届同乐日,特别以运动和健康为主题,于校园内设置多个以滑雪、赛车、单车、篮球及拳撃等活动摊位,为现场逾千名科大师生、校友、中小学生和公众人士,进行体能与智力的大考验。
除摊位游戏外,科大亦设置展览,介绍多个由科大团队研发的最新医疗科技,涵盖睡眠测试、检测癌症细胞成像技术、预防青光眼装置、视网膜疾病药物导入及AI牙齿检测技术。其中科大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更提供两部VR健身单车机,结合虚拟街景,让参加者由科大踩单车「出发」游历九龙市区。此设备平日设置于长者复康中心,旨在提升长者的运动能力及认知能力。
科大现正申请建立香港第三间医学院,多位同学与现场参与者于校园内一幅标示着「Shaping the Future of Medicine(塑造医学未来发展)」的大型马赛克壁画上,踊跃张贴打气字句,齐齐「集气」支持科大推动医学创新。

新闻
科大研发多款智能医疗器械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副教授申亚京领导的团队,近日成功结合人工智能及机械人技术,研发出三款突破性的智能医疗器械,分别适用于诊疗监测、手术辅助及术后复康,旨在辅助医生解决目前诊疗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优化程序及提高效率,促进智慧医疗的发展。目前,团队正积极与公私营机构、产业及投资者探讨合作,推动项目的临床应用及转化落地。AI手部触觉交互系统PhyTac:人类的双手拥有高度密集的神经分布,具备细腻的触感及灵巧的控制能力,然而,当手部神经、肌肉或关节处受到压迫或发生病变时,或会出现功能丧失、麻痹或针刺感等症状,特别是脑中风后,不少患者会经历手部动作障碍,及早发现和准确地诊断这些病症的严重程度,有助减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困扰。然而,现时手部功能的评估一般依赖医生透过观察患者的动作,并结合经验作诊断。有见及此,申教授的团队开发了一个AI手部触觉交互系统PhyTac,这个呈圆锥状的装置设有多达368个感应单元,可精准对应手部各个发力点。患者只需手握装置尝试发力,医生便可即时在AI系统中对应手部位置的发力点,有助医生能快速监测患者的康复过程,更可配合VR虚拟实境技术设计游戏,让病人利用装置进行复康训练,从而制定合适的复健方案。是次研发的技术突破之处,在于团队首创以植物「螺旋芦荟」的结构为灵感作设计,与一般芦荟不同,「螺旋芦荟」叶片呈三角形,以其对称及五尖的螺旋状纹见称,能够避免叶子互相遮挡,从而摄取阳光。受此启发,团队运用螺旋状纹设计PhyTac,显著提升感应器的密度之余,亦大大提升装置的传感范围,使装置能够准确反映手部力度,准确率高达97.7%。团队亦正积极与医院管理局社区复康中心探讨合作,研究于中心内应用PhyTac技术帮助病人。

香港科大故事
「我是科大人」系列:南北小厨媚姐——用心筑就三十载科大情
三十多年来,媚姐的身影一直默默穿梭于科大校园,用体贴入微的真诚服务串联起几代科大人的集体回忆。媚姐任职于科大中餐厅南北小厨,三十年如一日地迎接客人、冲茶备餐,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早已成为她与科大师生校友建立感情的独特方式,凝聚科大社群。
自创校初期便加入科大中餐厅的媚姐,见证了大学逐步发展成今天这所卓越学府的历程。她的贡献远不止于一名普通员工,她用温度和态度默默滋养着科大这个大家庭,让科大人在袅袅茶香间获得家的温暖。
在本次专访中,媚姐细数她在科大的点滴岁月,分享珍贵回忆和深厚情谊。她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每一分贡献都能留下印记,筑就科大团结友爱的社群。请即观看媚姐与科大的故事!

香港科大故事
飞越无限:低空经济蓄翼待飞
假如登山者在西贡偏远山径突然中暑晕倒,以往可能需等候近一小时才获得救援,现在香港研发了一套创新的无人机运送系统,只需几分钟便能穿越蜿蜒山路,把救生医疗物资「速递」到患者身旁。这并非遥远的未来憧憬,而是香港现正构筑的城市蓝图。
无人机已经成为全球城市的新宠,利用小型无人机及先进空中运输系统,能全方位提升城市交通、物流、紧急救援的速度,甚至上演壮观的无人机表演,与众同乐。中国内地预测,低空经济可望在2030年前达到两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规模,改写市民的日常生活模式。
香港也正迎头赶上这股低空经济的浪潮,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新成立的低空经济研究中心,致力将这片领空推向新的高度。
中心主任兼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李默教授正是科大推动低空经济研究的领军人物,他率领团队研发一套名为「AeroRelief」的崭新救援运送系统,利用先进空中运输技术提供全自动化、一站式的紧急救援服务。这套系统能透过人工智能精准分析求救通话,自动装载医疗物品,如自动心脏除颤器及医药用注射笔等,并将物资直接送到患者手中。此系统建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等尖端科技,能自动判断求救人士所需的救援物资和设备,规划最佳运送路线,并实时追踪飞行状况。
这项研发对登山爱好者及偏远居民来说,意义重大。在生死一线的危急关头,每秒钟都性命攸关,例如中暑、心脏病和严重过敏等紧急情况,病情可以急转直下,因此必须把握前15分钟黄金救援时间。
李教授表示︰「由科大飞到西贡万宜水库只需10分钟,开车却要50分钟,相信无人机紧急救援运送服务可及时到位,抢救生命。」

新闻
Professor LUK Kam-Biu Elected 2024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只供英文版本)
Professor LUK Kam-Biu, IAS Paul C W Chu Professor, has been elected 2024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for his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s to particle physics, particularly the leadership of experiments that have shed new light on CP violation and neutrino oscillations'. The AAAS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general scientific society and publisher of scientific journals. It recognizes the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of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innovators across disciplines through its AAAS Fellows Program. All new Fellows will be inducted in AAAS’ Fellows Forum where they will be presented with a certificate and a blue and gold rosette pin represent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