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科大与两大山东上市药企签署合作协议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近日与山东两大医药上市公司:绿叶制药集团(绿叶制药)与博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安生物)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协作、成果转化及人才培育,以支持科大发展医疗科技及申办「香港生命健康研发院」等策略举措。
深化前沿医药研究及人才培育合作
绿叶制药是专注于创新药物研发的领先中国医药企业,近年于中国内地、欧美、日本等主要医药市场成功上市13款新药,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治疗领域居领先地位。其子公司博安生物则是一家全面综合性生物制药公司,特别聚焦研发肿瘤、自身免疫、眼科和代谢疾病新药及治疗方法。根据协议内容,科大将与两所企业就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前沿科学领域探索、人才培训及交流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等范畴展开深度协作。
其中,科大与博安生物将特别聚焦开发新型抗癌药物和癌症新疗法;与绿叶制药则会集中研究神经科学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疗法,以及先进药物递释系统。此外,两家企业亦将支持科大培育医药创新领域人才,为学生提供研究和实践的产业基地,并提供相关科研技术落地应用平台。
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乐见与两间公司达成多领域合作,他表示:「科大一直致力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积极搭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完善产业链。我们长期深耕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研究,近年更积极拓展医疗创新合作网络。我们期待,透过结合AI与生物医学的交叉优势,科大可与两家企业携手协作,进一步推高产业化能力,并共同探索智能药物开发、数据驱动的临床研究等前沿方向,加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全球带来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方案。」

新闻
科大牵头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牵头的全球跨学科倡议——「推动自然和人为环境可持续性的无缝预测与服务计划」(简称SEPRESS),近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认可,并纳入「联合国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2024-2033)」(IDSSD)行动计划之一。未来十年,SEPRESS 将携手全球合作伙伴,聚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多领域需求,通过持续革新天气与气候的无缝预测技术,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SEPRESS 不仅着眼全面提升气候应变能力,更旨在产生深远的全球影响力,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知识共享,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推动的研究成果将惠及全球各地区,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最不发达国家,帮助这些地区提高气候适应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SEPRESS计划由科大世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WSDI)及潘乐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CCRS)主任陆萌茜教授领衔。发起阶段已成功汇聚来自中国内地、尼泊尔、埃及、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干达、坦桑尼亚及泰国等12个合作伙伴的加入,包括大学、国家气象与水文机构与研究中心等。2025年5月7日,作为首批获得UNESCO IDSSD认可的全球25个行动计划之一,SEPRESS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第十届联合国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多利益攸关方论坛」(STI Forum)中展出。

新闻
「科大 - 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5」接受报名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信和集团携手合办的「科大 - 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5」今日起正式接受报名。为庆祝大赛迈向15周年,大会今年除了提供合共超过100万港元的总奖金以支持优胜队伍创业或拓展其业务外,更首度推出人工智能工作坊,邀请专家团队教授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等议题,让一众参赛者能掌握前沿技术发展,推动社会创新,并推进本港创科生态圈的蓬勃发展。
信和集团全力支持
科大创业中心总监凌恒然教授表示:「在过去15年,这项创业大赛已为逾9,000家初创企业提供实践平台,当中不乏如大疆等业界翘楚。在信和集团支持下,我们得以不断扩展赛事规模,继成功增设『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奖』和『国际学生组别』后,今年我们再下一城,进一步引入人工智能元素,并加强对女性创业者的支持,为女性参加者提供度身订造的一对一指导。我热切期昐今年的参赛团队可开创别具创意的新理念,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造福社群。」
延续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化元素
信和集团连续第八年冠名赞助「百万奖金创业大赛」,致力培育年轻创科、创业人才,今年比赛将继续强调ESG(环境、社会及管治)理念,并聚焦支持具扩展性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得奖项目更将于北部都会区朗壹广场的信和创意研发室及The Spark展出,让公众深入了解创新理念。此外,今年亦续设「国际学生组」赛道,并将会带领海外队伍参观本地创科设施,促进与本地队伍的交流互动,让参赛队伍在港期间有更丰富的体验。
开拓区域与环球机遇
一众入围队伍将于9月17日于科大清水湾校园参与决赛,角逐白金、金和银奖三个大奖。在香港区比赛胜出的队伍将晋身总决赛,并于今年底与另外四个赛区(包括北京、佛山、广州及深圳)的优胜队伍同场竞技,开拓发展机遇。
大赛截止报名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更多详情,请浏览https://ec.hkust.edu.hk/one-million/hk/2025。

新闻
破解硼杂环:科大化学家发现硼杂环新合成方法
硼杂环化合物是重要的结构支架,近年在催化剂、合成化学、材料科学和药物开发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元、五元及六元硼杂环上,对四元硼杂环的探索仍然非常有限。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化学系全杨健教授和林振阳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吕海荣教授合作,在发展高效的四元硼杂环合成方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令以往难以获得的硼杂环亦得以轻易合成,预期将能实现更多实际应用。
硼杂环化合物作为重要的结构基元,在药物化学与功能材料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其中,五元和六元硼杂环体系已在生物活性分子与光电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四元硼杂环具有显著的环张力,预期能带来丰富的反应性,但由于缺乏高效且通用的合成方法,长久以来限制了对四元硼杂环性质和应用的研究。
此次研究发现了全新的硼杂环合成路径,其关键在于研究团队成功解锁了硼碳双自由基(BCDR)化学。通过光促进的能量转移催化策略形成碳硼双自由基中间体。这项研究的重要突破是首次在四元硼杂环中成功实现了稳定性和反应性的有效平衡,使以往难以获得的其他硼杂环得以轻易合成,这些硼杂环有望在硼药物和分子功能材料等领域获得应用。
全教授补充:“更重要的是,应力性硼杂环的反应与稳定性平衡的概念和策略,不仅促进了硼杂环合成砌块的发展,更将好奇心驱动的研究转向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从而吸引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
这项研究已于2025年4月发表于《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期刊。论文第一作者是科大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王欣谋博士,博士生张沛琪则进行了 DFT 计算;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为全教授、林教授和吕教授。

新闻
科大团队开发新模型 提升山泥倾泻预测准确度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革命性的计算框架,深化了科学界对土壤、沙粒和药物粉末等颗粒材料动力学的理解。此突破性模型能透过综合分析水、空气及粒子间的相互物理作用,准确预测山泥倾泻,改善农业灌溉及石油抽取系统,并有助提升食物和药物的製造流程。
预测颗粒材料动力的挑战
固体颗粒材料(如:土壤、沙子,以及製药和食品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的流动,是支配许多自然环境与工业过程的基本机制。理解这些颗粒与周边流体(如水、空气)的互动关係,对预测土壤崩塌或流体渗漏等状况至关重要。然而,现存模型在捕捉这些相互作用,尤其是当这些物质处于「不完全饱和状态」,因而牵涉到毛细吸力、黏滞力等複杂的计算因素在内时,要精准预测这些状况极为困难。
PUA-DEM革新颗粒模型范式
为应对这些挑战,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的赵吉东教授及其团队研发了「孔隙单元体 – 离散元模型」(简称PUA-DEM模型)。有别于传统模型多採用过度简化的单向流固耦合分析(如仅考虑流体对固体的单向影响等),PUA-DEM模型能综合计算颗粒、空气和水之间的物理交互动态,透过多向耦合分析,精准捕捉固体及流体的移动,并能准确模拟颗粒在不同饱和状态 (从完全湿透至完全乾燥的情况)下,压力释放程度的变化。
基于基础物理原理,这首创模型能精准预测流体和固体在交互作用下各种複杂状况,在岩土工程、环境科学与工业製造等领域,均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颗粒模型应用广泛
研究团队正寻求与政府及业界合作,期望应用此技术以助解决现实生活的不同挑战。当中包括开发山泥倾泻早期预警系统; 透过模拟根土保水能力的交互作用以完善洒水灌溉策略;以及透过多方流体预测系统以协助改进现时石油採集以及碳封存工序的效率等。除此以外,新技术亦有望革新药物製造,透过更精准控制粉末的加工程序,使药物生产更安全和更高效,并有助确保药物剂量的一致性,从而提升疗效及改善病人预后。在食品製造方面,新技术可望革新咖啡、糖,以及婴儿配方奶粉等颗粒生产工序,改善其质地、溶解度以及保存稳定性等,亦有效减少耗能与浪费。

新闻
科大成立冯诺依曼研究院 领航人工智能创新
为响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力发展人工智能(AI)为关键产业的策略,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正式成立冯诺依曼研究院(Von Neumann Institute),整合具身智能、生成式AI及先进超级运算等技术,推动跨学科协作,促进新质生产力,以迎接AI世代。
冯诺依曼研究院以著名电脑科学家、人称「电脑之父」的约翰·冯·诺依曼命名,其开创的「冯诺伊曼架构」,对当今的AI演算法影响深远。研究院将由计算机视觉与AI领域知名专家、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兼独角兽企业思谋集团创始人贾佳亚教授领导,凭借科大在AI领域的坚实基础,以及贾教授广泛的产业网络,研究院将致力于构建完整的AI生态系统,加强产学研合作,并通过中学拓展计划,培育新一代AI人才。
Vonnex机械人展现AI突破
出席研究院开幕礼的主礼嘉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匈牙利驻香港总领事柯泰安 (Dr. Pál Kertész)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校长叶玉如教授以及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等。其中,贾教授团队研发的AI机械人Vonnex更参与揭幕仪式,展现了其流畅的操作与多模态感知系统,并能同时处理视觉、触觉和声音等资讯,彰显机械人技术的潜能。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致开幕辞中表示:「特区政府相信人工智能蕴藏巨大的潜力。我们的目标是通过『AI+』策略,将AI融入各行各业。冯诺依曼研究院汇聚了科大、思谋集团及港投公司等多方人才与资源,集合卓越的学术水平、坚实的基础研究、丰富的业界经验,更拥有庞大的企业与投资者网络。我们期望研究院能成为开拓AI应用场景与推动研究成果商业化的平台,为香港不断发展的创科生态系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作出贡献。」

新闻
质量领域「诺贝尔」:科大宗福季教授荣膺2025年休哈特奖章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业工程及决策分析学系讲座教授、科大(广州)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及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讲座教授宗福季,近日荣获2025年美国质量学会(ASQ)「休哈特奖章」(Shewhart Medal)。 该奖项被誉为「质量领域诺贝尔奖」,以表彰宗教授在统计过程控制、先进技术及学术领导力方面开创性的贡献。自1948年该奖项设立以来,宗教授是极少数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之一。
「休哈特奖章」,以统计质量控制之父沃尔特‧A‧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命名,旨在表彰在现代质量控制与改进领域中作出卓越技术贡献和具有领导能力的学术翘楚。宗教授于2025年5月4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举行的2025年美国质量协会(ASQ)质量与改进世界大会上获颁此荣誉。大会颁奖词高度评价其「在统计过程控制先进技术的开创性贡献,大幅提升企业界工业系统质量,并展现了卓越的学术领导力及人才培养的影响力。」
卓越传承
「休哈特奖章」历届得主包括W. Edwards Deming、George Box、Stuart Hunter、John Tukey、石川馨及田口玄一等多位质量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此次获奖彰显了宗教授在质量工程领域和工业大数据分析方面的重大贡献及影响力。

新闻
从「层压板」获取灵感:科大与理大研究团队首创「层压」界面结构 推进钙钛矿光伏技术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合作研究团队首创一种层压形貌的界面微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高效率丶低成本以及器件美学方面的独特优势,在电网电力丶便携电源和太空光伏等应用场景均展示出取代传统硅电池的巨大潜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器件结构分为正式与反式两种。其中反式器件因各层电子材料比正式器件较为稳定,从而展现出更好的应用前景。尽管如此,反式器件仍然存在较多的界面科学问题,特别是富勒烯基电子传输层与钙钛矿表面形成的界面处缺陷富集,是影响器件性能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科大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副教授与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周圆圆教授团队致力于从独特的结构视角开展基础科学导向的钙钛矿光电器件研究。透过与理大应用物理学系的蔡嵩骅教授团队的合作,团队发现通过在钙钛矿薄膜表面空间均匀地形成一种「分子钝化层-富勒烯衍生物层-二维钙钛矿层」的类「三合板」的层压结构,可有效降低界面缺陷密度、改善能级匹配度,从而提高了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大幅度提高界面在湿热环境以及光照运行下的耐久性。
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科大博士后研究员郭鹏飞博士说:「我们将复合材料概念导入到光电器件的界面设计,这使得新型界面中每层产生协同效应,带来了传统界面工程所无法实现的效果。」
该研究工作的主要通讯作者周圆圆教授补充道:「钙钛矿是一种软晶格材料。我们可在这类材料里创造传统材料难以实现的微结构特征。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来理解这些微结构在纳米乃至原子尺度的形成与作用机制,开展基础理解导向的器件创新。」